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高远的人生,也需要世俗的肯定

韩愈:高远的人生,也需要世俗的肯定



  韩愈有一首写给儿子的诗——《示儿》,很有趣味。节选如下: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按常理,写给儿子的诗,总该聊聊人生、谈谈理想。然而韩愈写的却是自己奋斗三十年、终于买房的经历。这首诗大谈特谈自己的这所宅子环境如何优秀,往来的都是达官贵人,实在有些世俗。

  写给儿子的文章,一般的画风不是这样的。诸葛亮写的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备写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怎么一到韩愈这,就变成了告诉儿子要买大房子?

  韩愈有个非常高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按理说,韩愈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教科书里的韩愈,是个因为直言进谏被贬潮州的韩愈,是个有骨气、有操守的韩愈。他的人生,应当是高远的,为什么和儿子谈心,却变成了琐屑、外在的物质成就呢?

  事实上,这也是韩愈可爱的一面,他并不掩饰自己的平庸。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也不妨是个有烟火气息的人,人生豪迈的大志向,与生活饱暖的小满足,并不矛盾。

  或许这就像今天很多人的样子。人们固然有梦想,但也有一些并不伟岸的小虚荣。人们向往一种诗意、淡泊、高远的人生追求,却又为工作上的一点小成就、收入上的一点小提升而沾沾自喜。

  人生就是如此,既有超凡脱俗的渴望,又有与世浮沉的乐趣,一高一低、一冷一热之间,丰满了人生的厚度,增添了人世的滋味。

  所以,当自己有一些不那么高远的小心思的时候,不必有负罪感,要知道韩愈也是这样。韩愈未必是俗,他只是活出了真实、自然的模样。

  

image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示儿

  作者:韩愈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剥啄行

唐代 韩愈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应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应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
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应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
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
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代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

唐代 韩愈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日休傍耳边啼。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
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

李花二首

唐代 韩愈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夸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唐代 韩愈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送陆歙州傪

唐代 韩愈

我衣之华之,我佩之光。陆君之去之,谁与翱翔。
敛此大惠之,施于一州。今其去矣,胡不为留。
我作此诗,歌于远道。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