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治潮八月 影响潮州千年

韩愈治潮八月 影响潮州千年

  说起韩愈,潮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韩愈治潮的时间并不长,不过短短八个月时间,却赢得江山改姓韩。千百年来,到潮州任职的官员千千万,那么,为何潮州人对韩愈情有独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image


  昌黎路小学是一所以韩愈的号命名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校园里,“韩愈元素”随处可见,让学生无时无刻从韩愈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我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贴在书房,时刻提醒自己。

  昌黎路小学教师 黄润珊

  很多孩子现在随口可以背很多韩愈的古诗词,我觉得这就是对韩愈文化最好的传承。

  

image


  韩愈的精气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千百年来,潮州的崇韩文化长盛不衰。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论佛骨表》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政治人生遭受沉重打击、前途未卜的情况下,韩愈一上任就为老百姓办好事,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延师兴学。其中,韩愈振兴潮州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了解决好办教育的资金问题,他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俸禄。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顾问 曾楚楠

  韩愈自己打报告,而且在报告里讲了,刺史出己俸,百千,一百个千,唐朝的货币单位是铜钱,一千个铜钱成为一贯,百个千,也就是十万个铜钱,唐宪宗年间规定,刺史每月的俸禄是十二千四百,八个月一乘的话正好就是他八个月工资的总额,也等于说,韩愈当了八个月的刺史,白干了。

  

image


  韩愈并没有白干,他离开潮州后,各代潮州先贤继续兴文办学,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如今,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全国第一座纪念韩愈的祠堂韩文公祠依然屹立在笔架山上,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特别是天南碑胜名家书法长廊,展示了启功、赵朴初等当代书画名家为韩祠题写的书法作品40幅,让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image


  韩文公祠解说员 林雪敏

  这条碑林作品大部分的内容是在称颂韩愈,缅怀韩愈,赞扬韩愈,也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们当代人确实存在一种感恩之情,对韩愈造福我们人民有一种感恩。

  

image


  滔滔韩江,奔流不息,韩江之上有湘桥,韩江之畔有韩山、韩祠、韩师、韩堤、鳄渡秋风,昌黎路上有昌黎路小学,潮州人以一切方式来表达对韩愈的思念和纪念,也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再创辉煌。

  

image


  著名文化人杨锦麟先生曾经说过,韩愈不是一个人的定义,是一个区域文化的提升。刺潮只是韩愈人生中的一个小片段,然而对于潮州人来说,韩愈是至圣先师,一千多年来,他的精神熠熠生辉,福泽潮州。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叉鱼招张功曹(署)

唐代 韩愈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炬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荷池

唐代 韩愈

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

新竹

唐代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缥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谴疟鬼

唐代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何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何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河南令舍池台

唐代 韩愈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欲将层级压篱落,
未许波澜量斗石。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藉。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唐代 韩愈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