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竟然是采花高手?

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竟然是采花高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自幼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不太了解他的,也应该知道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个故事就是根据元稹的《莺莺传》改写的。

  古诗有云:“洛阳少年邯郸女”,元稹不但有才,还是个大帅哥,可想而知是很受闺中女子欢迎的。元稹一生有八百多首诗,最有名的要数这首《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看过“沧海”、“巫山”这样世间至美的事物,对别处的水和云就看不上眼了,隐喻为除了你这样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即便经过花丛,被如花的女人簇拥着,我也心如止水,激不起半点涟漪,一半是因为我在修养自身,一半是因为你的缘故。

  读了这首诗,觉得他简直就是完美男神了有木有?可惜事实却让你大失所望,和大多数喜欢风花雪月,追逐美女的才子一样,元稹也是采花高手,尖刻一点说,把他当成渣男中的战斗机也许并不为过。

  首先要说的是以元稹本人为原型的《莺莺传》,与王实甫改写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不同,这是一出始乱终弃的悲剧。

  《莺莺传》讲述贞元年间,张生居蒲州普救寺,巧遇暂住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当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救下了崔氏母女。张生惊艳莺莺的美色,托丫鬟红娘转赠《春词》两首以挑逗其心性,莺莺作《明月三五夜》相酬。在红娘帮助下,张生抱得佳人归。但张生赴京赶考后,滞留不归,莺莺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仍没有换得张生归,终被抛弃。

  更让人不齿的是,张生在给朋友谈论此事时斥责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并自诩为“善补过者”。换成白话文就是:莺莺是个妖艳浪荡的女人,不祸害我,就会祸害别人,我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莺莺传》是以元稹本人的生活际遇为蓝本创作的一部戏剧,剧中的莺莺实有其人。据史料可考,元稹21岁时,确实住在蒲州读书,而那一年当地驻军叛乱,他躲到寺里避难。在寺庙里,遇到了一个同样来避难的妹子,元稹惊为天人,天天贿赂妹子的丫环,发了无数的毒誓非她不娶,如愿将姑娘骗上了床。

  但半年后,元稹不告而别,还向朋友吹嘘炫耀说,面对这样比花还美的尤物,自己都能立场坚定的离开,实在是了不起。无论元稹的文学成就再大,还是被他渣到无以复加的行径恶心到了。

  


  元稹虽然出身名门,但自幼丧父,门庭早已败落,还好自己争气,才高人帅。可单凭这点想要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也是很困难的,他抛弃了那个没啥背景的妹子之后,娶了检校都官郎中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韦丛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子,虽然出身豪门却并没有娇小姐的架子。嫁给元稹之时,他刚当上外地的一个小官,家里穷得叮当响,韦丛却从不嫌弃,也没有抱怨过半句,每天挖野草做菜,摘树叶煮饭。元稹的好朋友来家做客,买不起酒菜,韦丛便把自己的耳环珠钗当了买酒喝。

  靠着韦家的扶持,元稹步步高升,在各地辗转为官。韦丛嫁给他七年,生了七个孩子,只有最后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因为跟着他来回奔波,身体每况愈下。

  在韦丛病入膏肓的时候,元稹奉命去四川调查一个贪污案,邂逅了美女诗人薛涛,自此开始了一段相差11岁的“姐弟恋”。薛涛那一年42岁,虽然已经徐娘半老,却依然风姿卓越,人面桃花。

  薛涛因为父死家亡,16岁就入了乐籍。她是被当地官员当做“贿品”献给元稹的,起初薛涛也是以职业的心态来应付元稹,可在倾谈交流时,薛涛被元稹的才学和见识震撼到了,更被元稹的激情与热烈彻底感化了,从不轻易动情的薛涛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元稹。

  


  两人如干柴遇到了烈火一般,男人发誓非她不娶,女人发誓非他不嫁,整日如胶似漆的厮守在一起。就在他们轰轰烈烈发誓,卿卿我我的粘在一起的时候,元稹的原配夫人韦丛去世,正在兴头上的元稹竟没有心思回程参加妻子的葬礼。

  为期一年的四川公干一结束,元稹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从此两人再无重逢之日。薛涛却将他的誓言当了真,每天盼望他来求娶,为了等到他,不惜得罪大权贵韦皋。薛涛才情过人,作了许多诗歌来寄托相思之情,如《牡丹咏》: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元稹在韦丛死后第二年,娶了一个侧室,名叫安仙嫔,安仙嫔长得如花似玉,又含苞待放,元稹对其非常宠爱,再加上其他的花红柳绿,歌姬外室,在花丛中流连忘返的元稹早把薛涛抛之脑后了。

  元稹在越州的时候,遇上了才女刘采春,刘采春是伶工周季崇之妻。周季崇和周季南兄弟俩都是有名的伶人,擅长参军戏。刘采春很会唱歌,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在当时非常有名气。

  


  刘采春不仅有歌喉和美貌,还是词曲全能的才女。如《啰唝曲》: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元稹见到她之后,非常迷恋,顾不上人家还有丈夫,就大张旗鼓的去追求,还再次大放厥词,发誓非她不娶。刘采春彻底被他的痴情和才气征服,二人琴瑟和谐了一段时间,不过这段感情最后也是无疾而终,大才子元稹,位高权重,怎么会娶一个靠卖唱的风尘女子为妻呢?

  薛涛、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四大才女竟然被他玩弄并抛弃了俩,这艳福和渣本性,除了元稹还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后来安仙嫔难产而死,给元稹留下一个儿子。半年后,元稹与新任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成亲。裴淑有才思,工于诗,与元稹过了一段神仙眷属般的日子,后来日久生腻,被当做正妻供了起来,元稹又开始了追逐莺莺燕燕的游戏,并乐此不疲。

  最近非常流行这样一个段子:

  话说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避雨,发现其很有才华后便心意相投,以身相许。过了数日,小姐赠送了丰厚的路费盘缠,垂泪送书生:“君若高中,莫负妾身。”书生发了毒誓一定回来娶她,然后带着姑娘给的银子走了。

  


  小姐让丫环把书生的名字纪录在册,丫环说:“这已经是第五十个书生了!” 小姐叹口气说:“没办法,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上并娶我的。”这便是2017最佳小说《风投》。

  书生让书童把小姐的名字记下,感叹说:“这是第一百个了啊。”书童不解的问书生:“公子,自从三年前离家,如今已经邂逅了百余名女子了,我们在各大赴京路上来回往复,难道真的不去赶考了吗?”

  书生笑着回答:“赶考当大官不也是为了钱和女人吗?既得众多痴情女子,又得银钱数万两,还赶着考啥?”书童一想:果然如此,这也比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差不了多少,由衷的赞叹道:“公子高明。”

  书生意味深长道:“等再过几年奔波不动了,买良田千亩,在京城好地段购置些房产,再娶一个清白自律,禁得起各种诱惑的良家女子为妻,纳几位如花美眷,这样的日子岂不是神仙也比不过?” 这便是2017最佳小说《融资》。

  各位看官,再渣的男人,娶妻首先也是要求忠贞,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渣男见一个爱一个,始乱终弃,却最终都会花点小心思把单纯善良的女人骗到手,娶回家。

  渣女则自以为是太阳,魅力四射,全世界的男人都围绕她一个人转,以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男人多寡论英雄,到头来却发现没有一个男人真正敢娶她们,虽然大家都喜欢玩得开的浪女,却更怕后院着火,头顶冒绿!

  


  笔者曾收到过这样的求救: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男的,一天在微信上跟我说,总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在朋友圈发有些暴露的自拍,还对他嘘寒问暖,每天跟他说几句话,几乎持续了个把月了,因为根本就不认识,也不知道怎么加的号,他从来都不理。

  他好奇的问我:你是高材生,又是女子,对女人了解比较透彻,你说,她可能不可能是一只鸡,想要钓我?我懵逼了半天,觉得我们的关系似乎还没到这么私人的地步,他这到底是撩妹套路还是真有其事?不厌其烦了,把她删除就是,干嘛这么纠结?

  想了半天,我给他回了一条两全其美的信息,我说你可以这样回复她:哥已通过脑子战胜下半身的聪慧,修炼成了一只妖精,有些不自量力的贱货还要通过自以为很深实际上却俗烂的套路撩哥,真特么一个大傻逼!

  对方什么也没说,给我竖起了一排大拇指,我不知道他后来跟那个陌生女孩怎么样了,我也不关心,我知道的是身正就不会影子歪。

  最受不了的便是感性的女人哭哭啼啼的说,我们一开始就是普通朋友,结果聊着聊着就成炮友了。你这么说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清白无辜?粗俗点说,苍蝇从不叮无缝的蛋,既然是成年人了,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谓的情非得已都只是放纵的另一种借口而已。

  无论是在封建社会的唐朝,还是公元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女子在感情上受到的伤害往往大于男子,所以除了想要靠美色获得利益的心机女,一般的女子还需慎重对待感情,不要随波逐流,以为时代开放了,男女平等,就尽情放纵自己,最终你会因为贪图一时的欢乐,追悔莫及。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张明甫

宋代 王安石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
南去北来人自老,桃花依旧笑春风。

书陈祈兄弟屋壁

宋代 王安石

千里归来倦宦身,欲寻田宅豫求邻。
能将孝友传家世,乡邑如君更几人。

即事三首

宋代 王安石

昏昏白日卧,皎皎中夜愁。
明月入枕席,凉风动念帱。
蛬蝉相鸣悲,上下无时休。
徒能感我耳,顾尔安知秋。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宋代 王安石

仙事茫茫不可知,箨龙空此见孙枝。
壶中若有闲天地,何苦归来问葛陂。

信陵坊有笼山乐官

宋代 王安石

万里山林姿,羽毛何璀璀。
鸣声应律吕,唯有知者爱。
都门市井儿,谁翫汝文采。
应须锁樊笼,勿受丸矰害。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

宋代 王安石

山水玄晖去後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背城不敢收余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