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应该人人都做过吧。就是把老师上课讲的重点,在书上圈出来,或者摘抄在小本子上,方便到时复习。
在鹿姐姐的印象中,普通小朋友的课堂笔记是这样的:
学霸小朋友的课堂笔记是这样的:
而神仙小朋友的课堂笔记是这样的:
这个神仙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杭州市青蓝小学四(5)班学生陈思远,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圆脸小男孩,和人说话老是笑眯眯的,特别萌。
今天中午,鹿姐姐在学校教室里找到了刚吃过午饭的陈思远,追问“神仙笔记”的来龙去脉。
每页笔记后
都有N个故事
小陈童鞋坦白,这些笔记是他上课和平时看书时做的,所以准确地说,是读书笔记。笔记上都是语文书和他看过的课外书里讲过的名人,一个人物写一页,除了文字见解,还会配上人物的头像和小插画。据说,每个插画背后都有许多有趣多好玩的故事。
比如关于王安石的读书笔记是这样的:
王安石的一生经历了从副宰相(参知政事)到宰相,再被罢相、复职,又被贬为“荆国公”等五个阶段,陈思远用王安石帽子样式的变化记录了王安石的仕途经历。
“宋朝的官员戴的帽子非常有趣,帽子两边长出两个长长的‘翅膀’,而且不同等级的官员,翅长不同,帽子上的花纹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用帽子的变化来代表王安石的官位变化非常合适。”陈思远笑着说,这是他在做笔记时突发的灵感。
原本抽象难记的仕途历程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
又比如,记录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时,他用画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杀死大鱼找到一张求救书的故事;
做写作手法笔记时,在“关键时刻用慢镜头”这个要点下面,他配上了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手指接子弹的画面;
在写看完画家弗里达的传记后,他仿照弗里达的自画像也画了一张。
在记录宋朝诗人柳永时,他画了一张柳永当初逛杭州时看到的风景图,依据是诗人在诗里所说的,西湖分里外湖以及杭州参差十万人家的繁荣景象
手账式笔记,
让学习变得有意思
让鹿姐姐惊讶的是,这份“神仙笔记”的小主人,以前并不是一个喜欢做笔记的学生。在班主任魏榕的印象当中,他曾是个不爱写字的调皮孩子。
“记得小学一年级去陈思远家里家访,这个小朋友在凳子上一分钟也坐不住,我那时候担心他上课静不下来。”魏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小陈的场景。
果然,到了学校之后,小陈上课时总喜欢动来动去,静不下心来,而且不爱写字。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到小学二年级,陈思远看书时第一次用画插画的方式记笔记。
“那天我在读一本关于兵器的书,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手枪,非常帅,我忍不住就拿起笔照着书上的插图临摹了起来,然后在每个插图后面配上手枪的简介。”小陈笑着说。
当时,他很骄傲地把自己做的手账式笔记给妈妈看。妈妈却很焦虑,担心这样的笔记方式会使小陈读书不专心,赶紧找到魏老师商量对策,两人商量了很久,觉得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 以前做作业我想让他多写一个字都难,但那次的笔记上他居然记下了整整一大段文字,而且概括的非常到位,可以看出来他是静下心去看的文章,而且将内容融会贯通了。”魏老师说。”
从这件事之后,魏老师和小陈妈妈都鼓励他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课本知识。现在每节课下课都可以看到陈思远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完善笔记,简直可以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
虽然每天学习都很繁忙,但是小陈每天都会画画,把每天课本上学到的内容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图画表达出来是。
“ “每次读到书上的文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有许多故事情节浮现出来,我就想把这些情节画在纸上,再配上文字的解析就特别有趣。”陈思远说。对于他来说,画画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所以记笔记也开始有意思起来。”
除了语文读书笔记,数学、英语、科学每门学科的上课笔记陈思远也都配上了图。数学中,他用图画表示角度;英语中,他用图画画出单词的意思,科学中,他用图画表示动植物结构。因为他的笔记本既具体有形象在期末时经常要被老师作为复习资料使用。
据说,现在每次有同学因为请假落下了笔记,魏老师都让他们找陈思远的笔记。
神仙笔记,
关键是主动学习
算算日子,陈思远的手账式笔记已经记了三本了,画画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陈思远的改变离不开妈妈对他兴趣的尊重。虽然从小画画就好,但是小陈的课业成绩却不是最优秀的,只是处在班里的中等水平,但是陈妈妈并没有非常着急的指责孩子或是催促他学习。
“比起有压力的被动学习,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主动学习,让他基于兴趣去学。”陈妈妈说道。虽然在学习之余陈思远也报了很多培训班,但是大多以运动类和兴趣爱好为主,学科类的培训班很少。
“也许爸爸是个画家的缘故吧,思远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我们没系统地教过他,也不刻意要送去绘画培训班,而是时不时带他去美木馆观展或是感受爸爸作画的过程。习作完全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来画,让他的童真、童趣得以自由发挥。"陈思远妈妈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