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与“鹌鹑案”

王安石与“鹌鹑案”

  北宋嘉佑年间,在东京汴梁(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发生了一起由鹌鹑引发的人命案,竟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关于是否“防卫过当”的认定上,开封府与知制诰王安石发生了争执,刑部、大理寺重审裁决,最后皇帝出面这事才不了了之。这一事件在《宋史·王安石传》等史籍中均有记载。

  繁华都市里的“鹌鹑杀人案”

  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经济发达,人口最多时达到二百万,城郭气势恢弘,风光宜人,可谓世界大都市。

  


  史书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形容汴梁的兴盛之态。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汴梁的城市面貌、市井百态和人文风俗,再现了它当年经济发展的情景和繁华景象。

  


  曾经在汴梁生活23年的北宋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大量记录了汴梁城商贾云集、市场喧闹的盛况:“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

  城市大了,各色人等一应俱全,即使在天子脚下,也聚集着不少闲人泼皮,时常为一点小事闹出人命官司。

  话说有一个泼皮小伙喜欢斗鸡玩鸟。有一天,他在花鸟鱼虫市场上淘来一只好斗的鹌鹑,它的羽毛非常漂亮,与别的鹌鹑斗起来勇猛剽悍,经常获得“冠军”。小伙非常喜爱这只鹌鹑,经常带着它到街市上玩耍,向朋友炫耀其本领高强。

  


  一位和他要好的朋友看中了这只鹌鹑,很想弄到手,自恃两人平时关系处得不错,他好话说了一大堆,央求小伙把鹌鹑送给自己。夺人所爱,非君子所为,小伙岂肯割爱相送。于是朋友趁他不注意,抢了鹌鹑,拔腿就跑。小伙子见状大怒,心想竟敢抢本少爷的心爱之物,非得给你点颜色看看。于是紧追不舍,追上去猛踢这位朋友一脚,没想到踢中要害部位,致使朋友当场倒地昏迷不醒,经郎中抢救无效,竟一命呜呼了。

  开封府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防卫过当”

  朗朗乾坤,繁华都市,出了这么一起人命案,于是有人向开封府报了案。开封府尹接案后勃然大怒,便立即命令衙役将小伙抓捕归案,严加审讯。又派侦探到案发现场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调查和取证,基本将案情搞清楚了。开封府认为:朋友抢走其鹌鹑,是因为两人平时关系密切,有开玩笑的成份在内。小伙一怒之下令朋友毙命,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果不予严惩,将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于是判决小伙子过失杀人,必须偿命,收押在监,待秋后问斩。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人命案须报朝廷审核,而负责审核这个案件的正是王安石。王安石在嘉祐七年(1062年)就开始担任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知制诰,同时兼任纠察在京刑狱,负责审查京城的各类刑狱案件。他接到案卷后,仔细审阅一遍,认为开封府的判决不当,于是大笔一挥:“按照法律,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应该论罪。该小伙不肯把鹌鹑送给他,而此人竟公开抢劫潜逃,其行为之罪甚于盗窃。追捕盗贼属于捕盗自卫,何罪之有?虽然打死盗贼,也不应抵命论死。开封府误判无辜死罪,应当纠正。”于是驳回令开封府重审。

  开封府当然不服,案件被转到刑部、大理寺定夺。两院经过详细研究,认为开封府判决正确,维持原判。

  两院的判决相当于最终审核了,显然王安石批错了。按照惯例和当时的制度,王安石批错了应该向开封府赔礼道歉,可是王安石就是不认“这壶酒钱”。御史台也多次出面勒令王安石向开封府道歉,王安石还是不认错。这些御史们素知王安石的性格,心想这次非扳倒他不可。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到底有什么性格呢?

  


  《宋史》评价说:“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就是说这个人自信率直,认死理,不管对方地位有多高就是不认错。有几件事可证明这一点。

  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任扬州签判,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快天明时感觉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等到睡醒时,太阳已升高了,于是也不洗脸、不梳发就跑到官衙去上班。知州韩琦一看他那副衣冠不整的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于声色,就劝他年纪尚轻,不可荒废了学业。王安石面对上司的好意劝告也不辩解,仍然我行我素。后来王安石调到开封府,在群牧使包拯手下任群牧司判官,同僚还有司马光。有一年春天,府衙里栽植的一片牡丹盛开了,美不胜收。素有“包青天”之称的包拯一向不苟言笑,他看见争奇斗艳的牡丹竟然也来了雅兴,带领大家赏花,一时兴起,竟让下属备酒,并一一给下属们敬酒。上司敬酒,下属们哪有不饮之理,于是纷纷一饮而尽,就连从不沾酒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勉强饮几杯。当包拯走到王安石跟前敬酒时,王安石就是不给面子,断然拒绝饮酒,理由是自己从来不喝酒。同僚们见包拯下不来台,就纷纷好言相劝。可是无论大家如何劝说,王安石岿然不动,就是不喝。包拯也是一个铁面无私、性格倔强之人,没想到王安石更甚,自叹不如,只好作罢。

  御史们为了争这口气,到皇帝那里弹劾王安石,治王安石的罪。宋仁宗赵祯开明大度,宽厚仁义,特别欣赏王安石的才能。赵祯也想当个老好人,两边都不得罪,欲息事宁人,于是下诏既支持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结果,也免予追究王安石的责任,但是他应当到开封府谢罪。可是执拗的王安石倔强得连皇帝的账也不买,还振振有词:“我本没有罪,何谢之有?”还是不肯道歉。御史们见状,个个义愤填膺,又联名到皇帝那里告状,要求严厉处理王安石。赵祯一见喋喋不休的御史们,心里也很烦躁,无奈地说:“行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你们不是不知道这个人的脾气,幸好又没造成大的过错,各位就不要再提这件事啦!”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于是王安石有了“拗相公”之称。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宋城道中

宋代 王安石

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
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用王微之韵和酬即事书怀

宋代 王安石

秦惜逝者耋,晋嘉良士休。
古人皆好乐,哀此岁月遒。
嗟我抱愁毒,残年自羁囚。
但为兔得蹄,非复天上鸥。
虽知林塘美,欲往辄回輈。
名园一散策,笑语随觥筹。
探题绕梅花,高咏接应刘。
宿雨洗荒堑,寒蛟沈老湫。
沿洄信画舸,归路子城幽。
冬风不改绿,忽见新阳浮。
欢事去如梦,嘉时念难留。
明发得君句,谓将读前游。
语我饮倡乐,不如诗献酬。
淮洲奏锺鼛,雅刺德不犹。
文墨有真趣,荒淫何足收。
来篇信时女,窈窕众所求。
兹理傥可谐,华簪为君抽。

阴山画虎图

宋代 王安石

阴山健儿鞭鞚急,走势能追北风及。
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回旗倒戟四边动,抽矢当前放蹄入。
爪牙蹭蹬不得施,迹上流丹看来湿。
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
穹庐无工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包。
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
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抟兵走戎羯。
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
契丹弋猎汉耕作,飞将自老南山边,还能射虎随少年。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宋代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俞秀老忽然不见

宋代 王安石

忽去飘然游冶盘,共疑枝策在梁端。
禅心暂起何妨寂,道骨虽清不畏寒。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二首

宋代 王安石

会稽游宦乡,海物错句章。
土润箭萌美,水甘茶串香。
今君诚暂屈,他日恐难忘。
唯有西兴渡,灵胥或怒张。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