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开拓进取,笔耕不辍,更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虽然很多时候他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得失功过却从未放在心中。他曾将自己比作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也对前途充满期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晚年的诗人却变得更加淡然,不仅隐居山林,而且经常足不出户。下面介绍的是王安石南浦踏青,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话,却新颖别致。
南浦
宋 · 王安石
南浦东岗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钟山时所写,起句指出地点和时间,“南浦东岗二月时”。南浦是城郊的小河,诗人曾多次提到这里;东岗,又称白上岗,也在城郊。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诗人却耐不住寂寞,冒着严寒,独自出门寻春。
荆公晚年身体逐渐衰弱,但心情却调节得不错。次句“物华撩我有新诗”,说此地此时撩动情怀,正宜吟诗。春天归来,诗人也到了户外,又看见了青山绿水,个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心中立刻涌起一份创作的冲动。曾经也是在此,他还留下过“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可见南浦这地方经常会让诗人产生创作的灵感。
起首两句平平,并无特色。而“物华”如何,却从第三四句中生动写出。“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诗人站在河边,只见春风轻拂河面,碧流泛起清澈的涟漪。河边嫩黄的柳丝也映着阳光,依依低垂。
作者在另一首同题诗中说,“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虽见河上落日花香的南浦风光,却不如这首形象具体。诗人写南浦东岗的春水垂柳,着重其色。水色如“鸭绿”,是用鸭蛋之色来作比;柳色如“鹅黄”,是用鹅雏之色来作比。
这两句不仅比喻新颖,而且由静而动,把春光迷人的神采,呈现在我们眼前。鸭绿含风,因此荡起清清涟游;鹅黄弄日,所以轻轻垂拂,袅袅娜娜。
现实生活中的颜色,万紫千红,丰富多彩。诗人选取的色彩出自给人以笨拙之感的小动物身上,但他只取一点,不及其余。并且通过联想,就使那似乎闪动着青光的蛋売,那长着黄茸茸羽毛的鹅雏,不仅有形,而且仿佛若见其神。
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曾评价,“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可见,无论摹色排比,都应贵在自然。矫揉造作,总不会写出好诗。
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王安石晚年远离朝堂,不闻喧嚣,生活悠闲安逸,更是醉心于诗歌创作。诗人静中求动,深悟庄子的虚静境界;有时也静坐参禅,感知大千世界的天籁之音。于是他的诗歌创作,也有别于青年时奋发昂扬的风格,却更显稳健深沉和耐人寻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