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与江宁府的不解之缘

王安石与江宁府的不解之缘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但他两次罢相后都选择居住金陵,最后更是在“异乡”江宁府终老。

  王安石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叙述了他弱冠之年随父亲王益在江宁读书的情形。

  


  王益担任过州县官,能力强,有担当,是一个有志于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这样的人格,对王安石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有涵养培育之功。

  王益的教育也很得法,从不迁怒打骂子女,很会营造教育孩子的氛围,

  “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把教育引导孩子同家庭聚会顺其自然地无缝对接。

  在金陵城,青年王安石立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欲与稷契遐相希”,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百姓有贡献的人。

  这个理念贯穿他一生,也是他顶着千钧压力实行变法图强的思想之源。

  


  王母吴氏是王益的继室,不但贤惠,还是一位有思想的知识女性。

  著名文学家曾巩称赞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

  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

  王安石是个孝子,其母在世时,每逢官职调整,“总是先考虑是否便于养母,并大都以此作为他是否奉命就职的先决条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王安石的母亲在京城去世,他立即放下一切,于十月奉护慈母灵柩与其父王益合葬于金陵蒋山(今南京紫金山),并守制。

  江宁居丧期间,他过着哀戚悲伤、简朴的生活。

  守制之外,他只做两件事情:

  一是读书著述,二是收徒讲学。

  


  王安石在金陵读书讲学很投入,乃至于服丧结束,朝廷让他复官为工部郎中知制诰,他也不应命去京城复职。

  在江宁读书讲学,教学相长,使王安石的学问大为精进,收了一批对其后来事业作用很大的学生,如陆佃、龚原、李定、蔡卞、侯书献等。

  13年后,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55岁的他悲伤不已,第二次请求罢相,将其子归葬江宁,祠堂设在宝公塔院。

  王安石在江宁有一些布衣好友,如杨德逢,大名叫杨骥,就是与他经常往来的友人。

  王安石回江宁养老,居住半山园时期,给好友写过很多诗,其中一首诗名就为《招杨德逢》。

  


  实际上,在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中就为他终将归老于江宁府埋下了伏笔,其诗曰:

  “岂堪置足青云上,终欲回身寂寞滨”(《酬吴季野》)。

  观其一生,王安石的仕途进退也与江宁密切相关。

  王安石18岁时,王益卒于江宁任上,王安石“从二兄入学为诸生”。

  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从江宁府到开封去参加进士考试,以第四名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王安石两次罢相,一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一是在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都选择下派江宁府,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江宁府的分量很重。

  


  王安石晚年居金陵十年间,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词,他的宁静淡远、雅丽精绝的七绝诗被称为“半山体”“王荆公体”流传千古,必得益于他从金陵山水景物中汲取的灵感。

  总之,金陵城有王安石亲人的墓茔,有他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有他的朋友,而且当时的江宁也是重要的学术重镇,又曾是他为官所辖之区,所以,曾经沧海、历经宦海风波后的王安石选定江宁为终养之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意思的是,据说他还曾劝苏轼也来江宁居住终老。

  


  王安石在元丰五年(1082年)写的《六年》诗中说:

  “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

  可见,他虽然养老在江宁,其心依然在国在民。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初六,王安石在江宁病逝,终年66岁,葬于江宁半山寺。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

宋代 王安石

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

北山荐亭

宋代 王安石

西崦水泠泠,沿冈有荐亭。自从春草长,遥见祇青青。

送文学士倅邛州

宋代 王安石

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
司马唱成都,嗣音得王扬。
荦荦汉守孙,千秋起相望。
操笔赋上林,脱巾选为郎。
拥书天禄阁,奇字校偏傍。
忽乘驷马车,牛酒过故乡。
时平无谕檄,不访碧鸡祥。
问君行何为,关陇正繁霜。
中和助宣布,循吏缀前芳。
岂特为亲荣,区区夸一方。

书定林院窗

宋代 王安石

道人今辍讲,卷祴寄松萝。
说波罗密,当如习气何。

太白岭

宋代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王中甫学士挽辞

宋代 王安石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
盛名非复居人後,壮岁如何弃我先。
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蒜山东路春风绿,埋没谁知太守阡。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