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真不是盖的!

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真不是盖的!

  

  


  三国鼎立的几十年里,孙权占的戏份很足。

  年纪轻轻登上大舞台,直唱到七十一岁才谢幕退场。

  最了不起的几件事,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大败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袭荆州擒杀关羽,黄初二年,火烧连营完败刘备。

  这三个人是当世之英杰,被孙权击败之时,都是他们人生的巅峰时刻。

  这个孙权傲立东南,屡挫强敌,当然有其超出凡俗之处,其中他的用人之道,的确高明。

  


  既往不咎用张昭

  东吴的重臣,张昭是重中之重。

  孙权说,吴中士大夫,进宫拜我,出宫就拜张昭,这个分量,孙权算金,老张可以算银。

  孙策死的时候,十七岁的孙权接过权柄,惶恐不安。

  张昭亲自扶他上马,在文武众臣的簇拥下外出巡视,稳定了局面,确定了继承地位。

  可以说在孙权初继大任的关键时刻,张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张昭自己说:

  “太后临去世,把老臣叫到床边,交待最后的几点事情。所以我怎么能不竭力尽忠呢!”

  


  可在建安十三年,曹操拿下荆州,兵锋直指江东,张昭却主张向曹操投降。

  这算是张昭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或许是因为曹操打着汉帝的招牌,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吧!

  张昭劝孙权说:

  “曹公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我们对抗他,名不正言不顺。”

  是不是张昭心里还是以汉臣自居,才会有这种言行?

  不然作为孙策、吴太后的托孤大臣,讲投降是不应该的。

  


  孙权的失望可想而知,他对主战派鲁肃说:

  “子布(张昭字)等人的议论,太让我失望了。”

  孙权是个血性十足的人,他对诸葛亮说,我不能让全吴的地盘,十多万的大军就这样拱手让人!

  于是在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军,在赤壁一举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打败曹操,东吴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

  孙权依旧重用张昭,托以内政大事。

  张昭也尽心尽力地辅佐孙权治理江东。

  算是文官之首。

  孙权选丞相,大家伙都推举张昭,论资历论能力非张昭莫属,但孙权先后任用孙邵、顾雍为丞相,却不用张昭。

  孙权解释说:

  “我怎么会为子布爱惜这个位置?丞相的事务多样烦杂,张公的性子刚硬过急,这个位置让他来坐,只怕口角就多了。”

  可见孙权不但不计较张昭曾经的不光彩经历,还相当的了解这个人。

  其心胸宽广,见识不凡,很有人君之量。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用鲁肃

  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相继为前方统帅,挫败曹操、刘备、关羽就是这几个人的成绩。

  鲁肃最强调的是要加强孙刘联盟,对抗强大的曹操。

  并劝得孙权把占领的荆州南郡等地借给刘备驻军。

  扩大同盟军的力量就等于强化了对付曹操的阵线。

  只不过天下纷争的就是土地,直到现在普京大帝还是高调宣布:

  土地问题的谈判,门都没有。

  抗衡曹操的实力增强了,事实上就是得到喘息的刘备集团强大起来。

  这个同盟军在壮大自身的力量时,一直盘踞在借来了地盘里不走了。

  孙刘俩家因为土地的问题闹意见,同盟关系出现裂痕。

  最后造成吕蒙袭击荆州,断关羽后路这一后果,源于借荆州之个原因。

  所以孙权后来评价鲁肃,以为借荆州给刘备是鲁肃的一次战略错误。

  不过孙权还是承认鲁肃的贡献更大。

  鲁肃初次见到孙权,就明确表示,汉室要再兴盛起来是不可能的事。

  孙权要做的不是当“齐桓晋文”那样辅佐王室的大功臣,而是要争取自己成为帝王。

  并且给孙权一个规划,占据江东,与荆州的刘表,北方的曹操成三足鼎立之势。

  找机会拿下荆州,把整条长江控制在自己手上,与北方划江而治。

  这个让内心霸业雄图的孙权非常地享受,嘴巴里说不敢不敢,心里已把鲁肃当作了心腹。

  最让孙权感到贴心的是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不要投降的话:

  “我们人人都可以投降,主公你不能投降。”

  我们投降了依旧有高工资、优厚待遇,你投降了就不是董事长了。

  后来孙权和陆逊谈起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优劣。

  就明白说鲁肃的短处是有,但他的长处还是更多,瑕不掩瑜,依旧是我孙权的干城。

  


  劝学上进用吕蒙

  吕蒙在东吴诸将中,是一个在战斗中成长的典型例子。

  本来只是一个冲冲杀杀,勇敢英武的斗将,在孙权的点拨指导大胆使用下,居然成为三国一流的统帅级别的将军。

  吕蒙行伍多年,渐渐成为一名独挡一面的大将。

  孙权劝他要读书,吕蒙说我在军营里,上马杀敌,下马带兵,没空读书啊!

  孙权说你比我还忙?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善哉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董逃歌词

两汉 曹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冬十月

两汉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两汉 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善哉行 其一

两汉 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薤露行

两汉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