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关羽:自己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人

曹操,关羽:自己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人

  关羽与曹操的关系,很微妙。

  按三国正史的记载,其实挺简单: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击破徐州,刘备北奔,关羽归降。春夏之间,白马之战,关羽万军斩颜良。夏秋之间,关羽已经回到刘备身边。在曹操这边留了半年左右。所谓曹营十二年、华容道放曹操,不存在的。精华全在关羽辞曹、曹操放羽,这么个故事里。

  关羽辞曹这个故事过于精彩,所以《三国演义》基本照搬了史传情节:大致是曹操早早察觉关羽确实没有久留之意,于是让张辽去探问,关羽原话,大意如下: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受了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叛他。我最后还是不会留下的,只是应当立功报效了曹公再走。

  这段话千古留名,太漂亮了,罗贯中直接用进了《三国演义》。曹操听了,认为关羽确实义气。等关羽斩了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必然要走了,重加赏赐。关羽还是要走,留书告辞,来去明白。曹操部下有想追的,曹操就一句:各为其主,别追了。这段,确实尽显曹操关羽,二位当世英雄的大气派,史传原文如此,千秋耿耿。关羽来去雍容,有春秋战国时国士之风;曹操在此时也尽显大度。君臣各自尽其礼节,各自成全一段佳话。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赞美了曹操成全关羽的这番气度。

  当然了,罗贯中嫌不过瘾,还得让关羽多些波折,于是就有了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实际上看看地图,就知道不对劲:按《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黄河渡口,过了黄河,又转弯去汝南找刘备。这绕路劲儿,已经不是奉嫂见兄,是曹操领地大巡游来了。所以,过五关斩六将这个,纯粹是罗贯中编来给关羽摆造型用的。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与放任,却是真的。

  曹操对关羽多在意呢?曹操乍得关羽,拜他偏将军;斩了颜良后,汉寿亭侯。这是什么规格?

  曹操当日麾下,诸夏侯曹几位兄弟,夏侯渊无封侯,非将军;要再过十二年,夏侯渊才封博昌亭侯。曹仁要等破了袁绍,才封都亭侯。曹洪要等破刘表,才封了国明亭侯。张辽初降曹操,不过关内侯;屡有战功,不过裨将军。乐进以早早跟曹操、无数先登功绩,封了广昌亭侯,要到破了乌巢后,才行游击将军。于禁要在官渡才到裨将军,先前以宛城力挽狂澜的大功,益寿亭侯。即,当时关羽初来不过半年,偏将军+汉寿亭侯,除了曹操第一元戎夏侯惇外,一时位高爵显,诸将莫比。

  曹操对关羽的重用,自然有一部分,是为了收买人心——他麾下五子良将,张辽原来归吕布,于禁原来归鲍信,张郃原来归袁绍,徐晃原来归杨奉。但曹操都很给他们面子:建安十二年前,外姓诸将地位并不低于诸夏侯曹。就在官渡前后,曹操是海纳百川的:刘备来投,要了;许多谋士劝曹操杀了刘备,曹操还是留用,这不刘备跑了。后来跟袁绍对峙时,曹操的杀子仇人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来投降,曹操接纳了,还拉着贾诩的手,说:是你让我的信用重于天下呀!后来官渡之战结束了,曹操查到一大堆自己人和袁绍的通信记录,都烧了,不追究。所以放走关羽,也是这种收买人心的一部分。

  但曹操除了收买人心,骨子里,还有一点,是真正的认同。《曹瞒传》有个说法,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划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故人旧怨,都要干掉。又曹操刑杀起人来,垂涕嗟痛,也不会放过。感情归感情,杀归杀,公私分明。关羽当日不是潜逃,是挂印封金,留书告辞,在袁曹对决前夕这样走,太伤士气了——但曹操放他走了,还明确说了:不要追。这是真爱了。

  为什么呢?先得说关羽这个人。后世我们拜关二爷,是关圣帝君。但官渡之前,关羽就是个出身平凡的边地男子,性格高傲,贴近底层人民,看不起士大夫;喜欢读《左传》。一个字:侠。

  关羽是河东解人,流亡江湖到河北,跟刘备张飞结识交好,生死与共。河东现在算在山西,每个人都能打。实际上历史上就有所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的说法。历史上,李牧、卫青、霍去病、尉迟恭、薛仁贵、呼延赞、杨家将,都是山西人。关羽从小就生活在那种地区,骑射、好斗、没事要动员起来打仗的地方。所以关羽万军之将,真跟地域有关。关羽山西人、张飞河北人、赵云河北人、张辽与徐晃山西人、张郃河北人。五虎五子十个人,六个人出在山西河北。我都不用提吕布出身山西到内蒙一带、姜维是西北人了。

  关羽亡命江湖,可以理解为像东汉武松,社会大哥。他后来为将军时,爱护士卒,却鄙视士大夫当官的,也顺理成章。一般所谓关二爷夜读《春秋》,是因为论正史,关羽特别爱读《左传》,达到张嘴就来的地步。我们现在肯定知道,《左传》嘛,春秋三传之一。但东汉时,《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博士官学,《左传》是在野私学。众所周知,《左传》的风格,按范宁说法,艳而富,其失也巫:文采华丽,内容丰富,但有些太讲神鬼之道了。《左传》还有个特色:看学过的人可能都知道,里面有什么《曹刿论战》啊,《子鱼论战》啊,《崤之战》啊,都是上了中学课文的,对战争的描写极细致。关羽一个武将,喜欢看《左传》,就很合乎逻辑了;不止关羽,后来为晋灭吴,天下三分归一统的大将杜预,也很喜欢《左传》,自己说自己有《左传》癖。所以我们说了:关羽,从身份到读书,整个人就是个豪放又浪漫的侠。

  回说曹操。曹操是官家子弟,但因为他爸爸出身宦官门庭,所以声誉不算好。小时候曹操是所谓“任侠放荡”。任侠这点,跟关羽气质接近了。曹操年少时喜欢看书,喜欢看兵法,当了洛阳北部尉,就拿棒子去打权贵。到济南时,还上表直接弹劾官员。三十来岁时,得罪太多人了,于是告病回老家了:在城外造个房子,春夏读书,秋冬打猎。多年后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了:曾经的理想就是国家需要我,好去边境打仗,为国效力,到死时墓碑上有个征西将军曹侯,就心满意足了。

  天下骚动,董卓进京,让曹操做骁骑校尉。曹操自己逃走了,号召发义兵讨董卓。之后的事天下皆知:诸侯们各怀私心,谁都不肯去。曹操义愤填膺,觉得竖子不足与谋: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你们想什么呢?曹操与孙坚殒身不恤地去打董卓了。之后曹操回来,说诸侯令天下失望啊!这份孤胆桀骜的脾气,是三十六七岁时的曹操。

  他有名的《蒿里行》说: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对上头的憎恨,对下面的怜惜,都在里头了。到四十多岁,曹操也平了吕布袁术了,要面对袁绍了,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捉住关羽了。一个年龄小自己几岁、亡命江湖,也读书,很能打,很不羁的侠。曹操自己年少时任侠,所以也喜欢张辽的傲脾气,爱许褚典韦这种前任游侠。看到关羽,哎呀呀,真好。

  因为曹操自己年轻时,也是个英雄主义的侠,跟关羽一样,讨厌诸侯与权贵,对这个世界很失望。他骨子里也想跟关羽一样,来去明白,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像个英雄一样光明磊落过一生。但他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关羽这样潇洒。

  


  曹操和诸葛亮到自己为政时,都很重法。其实想想看,曹操麾下如夏侯惇,如许褚,如典韦,如曹仁,都有游侠气派,都跟着曹操完成了游侠到守法的典型。曹仁就是少时行为不检,为将后严奉法令、每天把条令放在身边当参考办事的典型。不如此不能成事,曹操也明白。

  但就在当日,关羽放着朝廷恩赏,正式职称和大把赏赐不要,就要回去刘备身边,成全自己的一番义气。跟当年那个辞官归隐的曹操、独击董卓的曹操,多少相似吧?曹操自己那时已是领袖人物,持法严峻,但私下里还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看到关羽这样,大概难免会觉得:我以前,也想这么过一辈子啊。

  关羽跟了曹操,但不忘旧主,很难得。

  曹操得了关羽,信用之,封赏之,很难得。

  等关羽报效过曹操,然后封赐留书,堂堂皇皇地走,酷毙了。

  曹操于是也不追了,就成全关羽的义气,堂堂皇皇地送他走,酷毙了。

  人最爱的存在,要么跟自己相似,要么跟自己截然不同——前者就是自己的复刻,后者是自己无法成为、隐隐羡慕的那类人。

  大概曹操看着关羽,想:

  我终于无法成为的那种人,希望你替我去当了吧!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陌上桑

两汉 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秋胡行·其一

两汉 曹操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塘上行

两汉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观沧海

两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澹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度关山

两汉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之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蒿里行

两汉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