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为什么不干掉刘备?

曹操为什么不干掉刘备?

  《三国演义》一书,著作于元朝末年的群雄混战时期。后来,满清于白山黑水之间起兵反明时,被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极为推崇,给了高级将领人手一本满文配图版作为内部文件。

  甚至易中天还讲过一个段子,说满清取得天下之后,一位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极为要好的汉人朋友。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绝密文件,不公开的。

  打开一看,是本《三国演义》.......

  而作为“必读科目”,满清朝廷上上下下都对此视若神明,甚至后来康熙安排个心腹奴才去湖北任职,那奴才吓得跪地说,当年关二爷都没守住的地方,就怕会辜负主子的厚望.....如颠蒜一样的磕头......

  


  说起来,三国演义以及随后的红楼梦,能够成为中国小说界的巅峰之作,除了文笔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的身份决定了格局。

  就像昨儿据说刷屏的那个爆款文,刚毕业的学生,只能靠拼凑故事卖焦虑,一点儿职场的常识都没有。

  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人家老爹曹寅和康熙皇帝,那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搁现在,能把伦敦大学学院毕业的王思聪秒成渣,他能写个《青楼梦》就不错了。真要比起来,如今恐怕也只牛津毕业的那位,才能跟曹雪芹相提并论。

  


  同样,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当时与陈友谅、朱元璋“三分天下”的张士诚的谋士,搁现在最低也是领导人的机要秘书,人家整天琢磨的的确就是天下争霸和高层内部的博弈。

  所以呢,跟当年满清没入关前选择了最靠谱的《三国演义》作为军事指南,如果没机会接触到牛逼的朋友,但又要借鉴点东西的话,其实翻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比看捧着手机看公众号更好使。

  因此呢,今天就跟大家简单聊一聊,三国演义里面,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三国演义中呢,曹操一直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刘备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所以刘备兵败投靠曹操的时候,不仅团队内部激烈反对,曹操团队中的二号人物,王佐之才的荀彧,也是积极主张曹操干掉刘备。

  那么,刘备为什么敢赌命去投靠曹操,曹操又为什么会决定不杀刘备呢?

  这要从曹操和曹操团队的构成说起。

  曹操团队,实质也就是大汉朝廷,共有三股势力构成,第一组是曹家的亲戚,譬如长女清河公主就嫁给了夏侯家的夏侯楙,第二组是控制大汉朝廷的建制派大家族,在外有袁绍袁术这样的大门阀,在内有荀彧荀攸这样的豪门,第三组是寒门士人,以郭嘉许褚为代表。

  这里面呢,最主张杀刘备的,是第二组的建制派,也是整个曹操集团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就像荀彧跟袁绍说的,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荀彧早就认定他有不臣之心,是乱臣贼子,是大汉朝最危险的敌人。

  


  所以,如果刘备在曹操那里按照民主投票,早就被颍川的们阀门投死了一万次了。

  但是,曹操却没有听从荀彧干掉刘备的建议,反而听从了寒门代表郭嘉的建议,饶了刘备一命。

  这是为啥呢?

  因为干掉刘备这个威胁者,的确符合大汉朝廷的利益,但是并不符合曹操个人的利益。

  虽然曹操早年的梦想,是作为汉征西将军,平定异民族,让大汉朝的荣光复兴。但是,随着曹操不断的取得胜利,他和大汉朝廷以及那些建制派门阀们,矛盾越来越激化,颠覆曹操的地下运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因此,做到丞相位置上的曹操,已经没有后路可以退了,一旦下台并失去军权,必然会遭遇门阀们高平陵式的清算,曹家子孙一起完蛋。

  所以,曹操只能咬着牙一直干下去。不断从自家亲戚和从寒门中提拔人才,去替换建制派的人,来与门阀建制派对抗,形成制衡。

  而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寒门出身的郭嘉,就给了曹操一个建议,那就是不杀刘备。

  道理很通俗易懂,就是两个字,“民心”。

  大富豪家庭出身的曹操,原本不是汉末政治圈的玩家,而他能够在大汉朝廷里面立足,根本原因在于汉末,在全国流民乱串的冲击之下,老百姓和小地主们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曹操通过修墙屯田,推动经济发展,争取到了老百姓的民心。

  而曹操修墙屯田是有成本的,无论是亲曹的荀彧荀攸,还是反曹的袁绍袁术,都不会替他出这些钱,因此,曹操如果想要拿到钱,又不能让老百姓拿钱丢了民心,那么就必须要让各路来投奔他的豪强们来出钱。

  而此刻,第一个投奔曹操的刘备,正好是“千金马骨”。

  所以,曹操为了自己着想,还真杀不得刘备。

  毕竟,有不臣之心的刘备,的确是整个大汉朝廷和大门阀袁绍袁术们的心腹大患,但是,他并不是曹操本人的心腹大患,所以,曹操即使认识到,作为一个政治家,也会有意的忽略。

  天下英雄谁敌手!

  


  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有了刘备这个千金马骨的标杆,后来与刘备关系密切的北海孔融,以及与曹操有宿仇的张绣等势力,后来都纷纷投靠曹操,让曹操实力和人望迅速增强,以至于后来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在官渡跟门阀建制派的终极BOSS袁绍,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好了,如果明白了曹操的心理,那么刘备在面对曹操、袁绍袁术、荀彧荀攸以及郭嘉许褚们,分别应该怎么做,其实并不难下决心。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述志令

两汉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陌上桑

两汉 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有南篇

两汉 曹操

南山有大石。

善哉行

两汉 曹操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秋胡行·其一

两汉 曹操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