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最好的曹操,比原著还要好

最好的曹操,比原著还要好

  1994版《三国演义》,简称老《三国》,有不少加戏——即,原著没有的玩意。

  本来这类事,很容易招原著粉痛恨,但这就是老三国的妙处:许多戏份,加得恰到好处。

  杜家福、朱晓平、刘树生、叶式生、周锴、李一波等诸位老师,真是了不起。

  举个楚云飞哦不对张光北老师的吕布例子。

  原著里写下邳被曹操包围,又放水淹城。身临绝境,吕布当时反应如下:

  “吾有赤兔马,渡水如平地,又何惧哉!”乃日与妻妾痛饮美酒,因酒色过伤,形容销减。

  剧中,吕布也说了这句台词,且在斟酒,看似得意。

  但随后镜头拉近,酒已满溢,他还在倒酒,浑然忘却。

  这一下可以有多种解读——酒满溢≈水满溢;吕布色厉内荏;吕布已经魂不守舍,只能借酒逃避。

  就这一个镜头的事。多妙。

  


  


  这一段是沈好放导演做的。他老人家是第一部《群雄逐鹿》的导演——其实这一段说成曹操传,也行。

  曹操这个角色,甚难把握。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英雄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尘。

  既得写得他是英雄,又得写得他奸猾——尤其《三国演义》,他是三绝之一的奸绝。

  鲍国安老师演得出神入化,每个细节都值得琢磨,令人如饮醇酒,这个说来话长。

  且说几处神来之笔的加戏,端的是丰满了他的个性。

  苏轼科考时曾经编过一个典故。后来被问起时,说按照圣人的做派,做这种事,也是意料中事吧。

  加戏的原则也在于此:只要加得合乎逻辑,并不会招原著读者反感,甚至,锦上添花呢。

  某种程度上,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可以说就这么好,因为加戏,比原著还要好。

  比如,满网络都爱传这个梗:

  


  但、电视剧里,曹操冷血地借了王垕首级以安众心后,冷冷地看着王垕死了。

  


  默默转身,独自一人在帐内,走了一刻。问题解决了。本该很轻松才是。

  然而他转身对外面,蹙眉,沉脸,做了个没人看得见的拱手,以送王垕。

  本集结束。

  一言不发之间,曹操的形象,立起来了。

  


  比如,就在同一集,宛城。邹氏——也就是猪八戒背的媳妇——色诱曹操在城外,张绣与贾诩定计偷袭。典韦为救曹操,战死了。

  当日邹氏唱了一段歌: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灯昏昏,帐深深,

  浅浅斟,低低吟。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就在歌声里,典韦战死。曹操发现账外大乱,起身怒视邹氏,片刻,转身出帐逃命了。

  这首歌写活了邹氏,不提。

  妙在这歌词用来说典韦,也是通的。中国古诗里常有忠臣以女子自况的习俗。

  曹操爱一时之欢,典韦以性命一战,报了曹操知遇之恩。

  一句多余的台词都没有,就此写活了邹氏与典韦两个人——曹操在转身的前一刻,都还在盯着邹氏(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盯着典韦)。

  


  比如,白门楼。原著写陈宫径自求死,终不回头。

  电视剧这里,加了个镜头。

  当陈宫下城楼,曹操一路挽留时,陈宫回了一次头,看着曹操。

  此时画外音起。

  “我愿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陈宫当年捉放曹时说的。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当年对陈宫说的。

  千言万语,都在这两句话里了。

  于是陈宫回头,殉道而去了。

  原著里,陈琳为袁绍写檄文骂曹操,曹操吓得头风顿愈。到攻下冀州后,捉住陈琳喝问。陈琳说自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于是放过了他。

  电视剧里,曹操给陈琳多一个任务:带上那浩浩荡荡骂他的檄文,随他一起去给袁绍上坟。

  陈琳带着檄文,开始念了。曹家诸将听不下去,求曹操停了,别念。

  下面这段台词,全剧巅峰。

  “念!为何不念?当年此文传至许都,我方患头风,卧病在床。此文读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才能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与其决一死战。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补天哉!”

  这段,原著与《三国志》,全然没有。

  但写得如此贴合,全像曹操口吻。甚至“星光殷殷,其灿如言”这劲头,都是曹操写诗的架势。

  哪怕这段不失收买人心的可能性(毕竟曹操是奸雄),但魏武的气度,是真的出来了。

  


  好了,第23集末尾,第一部要结束的时候到了。

  当日郭嘉病故,袁家兄弟投辽东,曹操顿兵不前。末尾,曹操独自看海。

  夏侯惇们当然要当懵懂配角,来提出疑问。然后二袁首级到,曹操解释了郭嘉遗计。

  就此北方平定,而郭嘉逝世。曹操仰天一句“奉孝死,乃天丧我也”时,海潮声为背景,更助长这份声势。

  接着就是神来之笔的,插了原著没提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念将出来时,北方已定,袁家已灭。是为喜。

  但郭嘉已死,而且是在曹操自己年过五十,“本欲托之后事,何期中年夭逝”的时候。是为悲。

  以北方大海潮声送郭嘉,送袁绍,送整个北方,送走波澜壮阔的第一部,此后主角视角,便要转到刘备与诸葛亮那一侧了——在蔡晓晴老师导演的赤壁部分,曹操就主要得负责奸和萌的那一面了……

  只是加了一首诗,一段景,味道就全然不同。

  只好说,编剧很懂曹操,而且很爱曹操。

  是那种“虽然要把你写坏,但无法抑制地欣赏你啊”的喜欢。

  像另外一部所谓三国的加戏,编剧让陈建斌扮的曹操,从车上跳下来,就地撒尿。

  我想来想去,最多能想到《三国志》注引《曹瞒传》里说,“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及欢恱大笑,至以头没柸案中,肴膳皆沾洿巾帻,其轻易如此。”

  ——那是说曹操没架子,动作幅度比较粗野。

  至于下车当众就地撒尿,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

  比起“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的加戏,孰高孰低,那真是一望即知。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曹操

四时隐南山,子欲适西戎。

苦寒行

两汉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肠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肠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肠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肠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土不同

两汉 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

两汉 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猴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猴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有南篇

两汉 曹操

南山有大石。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