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别被骗了,曹操修建铜雀台和“二乔”没关系

别被骗了,曹操修建铜雀台和“二乔”没关系

  

  历史迁移,文化变迁如是,还原真相,才能让我们站在千年后的今天将过去看得更清晰一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激起周瑜破曹的怒气,谎称曹操修建了一座铜雀台要广纳天下美女,包括周夫人在内的江东二乔都是被锁定的目标,并且有《铜雀台赋》为证。

  


  一时瑜亮 (影视剧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个经典桥段,是否受了唐代诗人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启发不可知。但是,随着这些文学作品的传播,铜雀台这座曹操为自己修建的一个著名娱乐场所而广为人知。

  这样的误读源自文学作品的演义和戏说,解读真实的铜雀台,还是要从建造者曹操说起。

  01

  《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可见修筑铜雀台是曹操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因为这一年只记载了三件事。春天,曹操下令求贤。冬天,建造铜雀台。紧接着于十二月份,发表了一篇关于个人成长心路历程的总结性长文《述志令》。

  《述志令》又名《让县自名本志令》,全文1286字,从基层起步写起,追述了曹操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为国家讨贼立功的全过程,文末更是直抒胸意,表达了吐哺天下辅佐汉室的决心,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忠”字。

  文章写得荡气回肠,有格局,有境界,有情怀,完全符合曹丞相雄浑深邃的气质。

  


  曹操 (影视剧照)

  为什么这三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五年?

  因为,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已经五十六岁的曹操虽然统一大业暂时受挫,又遇到“疫气”士气低迷,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筹谋,总算“天下三分”有其一。

  特别是他“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地位已经十分牢固,汉室皇帝不过是他手中随时可弃的棋子。

  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天下大势,可谓到了人生的颠峰时刻。同时,他又备受天下人的非议,代汉自立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严重影响到曹氏集团的未来发展。

  他不能再沉默下去,此时,正是他向天下告白的最佳时机。

  他要借机对自己的事业进行一个回顾总结,向天下宣告自己的功业与志向,对不利自己的传言进行有力还击。同时,也为曹氏集团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吸引人才。

  于是,有了求贤令,有了《述志令》。尽管文字有着非凡的传播力、影响力,但也需要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铜雀台的修筑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02

  “铜雀台在邺城,建安十五年筑。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

  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17.5公里处。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经过数年征战击败老对手袁绍集团后,开始把地理位置重要的邺城作为曹氏的龙兴之地,王业根基所在,精心经营。

  在曹丕称帝后,邺城更是与长安、谯、许昌、洛阳一起并称成为魏五都,建制一度比拟洛阳,地位在曹魏一朝始终没有降低。

  曹操除了修建铜雀台,还修建了金凤台、冰井台,合称“邺三台”。

  金凤台和冰井台的修建是建安十八年的事情,此时的曹操已经称魏公。

  金凤台高8丈,有屋109间。冰井台高8丈,有屋140间。三台相距各60步,上有浮桥式阁道以金屈戍(铜制的环纽、搭扣)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也”。

  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铜雀台,台高10丈,台上又建五层楼,有屋100间,离地共27丈。

  


  种田阳平手绘铜雀台外景图

  按汉制一尺合现在市尺七寸算,铜雀台高达63米,“巍然若举,其高若山”,是邺城的地标建筑,正吻合了曹操俯瞰天下的气象。

  而且,“舒翼奋尾,势若飞动”的“雀”是凤凰的近亲,与高台的气象相得益彰。

  曹操还引漳水经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可在此操练水师。

  台式建筑起源很早,先秦、两汉时最为流行。“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以高为荣,彰显权威与荣耀的深层内涵令封建统治者热衷于筑高台。

  同时,因为高台居高临下,本身又具有军事功能,平时可检阅军马演习,战时又可作为城防要塞。

  结合这两点来看,曹操修筑铜雀台的用意就非常明显,初衷绝非休闲宴饮,养老娱乐,反而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

  03

  铜雀台一经筑成,曹操就带领儿子们登台赋诗,可以想见他们站在高台之上抒怀壮阔,豪迈恢宏的景象。

  十八岁的曹植一首《铜雀台赋》(《登台赋》)在诸兄弟中脱颖而出: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此后,爱好文学的曹操和曹氏子弟时常在此组织盛大的文学聚会,演绎了一场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建安风骨”“邺下风流”让后人追怀。

  只是岁月无情,世道轮回,不过三代,曹魏就被西晋取代,围绕着铜雀台的辉煌胜景也风流云散。

  昔日的雄浑壮阔被演绎成了忧郁凄迷的宫怨,特别是在南朝到唐朝初期,出现了大量题为《铜雀妓》《铜雀台》的诗词文章,以歌姬或闺中妇人的口吻诉说着女子荣宠后的怨伤。

  历史迁移,文化变迁如是,还原真相,才能让我们站在千年后的今天将过去看得更清晰一些。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冬十月

两汉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秋胡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精列

两汉 曹操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两汉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之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善哉行 其三

两汉 曹操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