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最著名的三首诗文,说透了为人处世之道

曹操最著名的三首诗文,说透了为人处世之道




  提到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不得不提。

  曹操的身份很多,比如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许劭在见过曹操本人后,评价道:“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后“大悦而去。”

  不管他是不是奸雄,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谋,在战乱纷飞的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性格极其复杂,既胸怀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透过曹操的三首诗文,我们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宽容大气,唯才所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

  袁绍与曹操曾经一起讨论时局。袁绍的打算是,“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曹操奉行终生的策略:把人才看作政治斗争中最根本的要素。

  曹操为网罗人才,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三次发布求贤令,求贤若渴的心态跃然纸上。

  不管以前是敌方阵营的,还是败军中归降的,只要有高人来归,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于色。

  29岁的荀彧离开袁绍,去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在与荀彧经过深入的交谈之后立即认定,这位比自己小八岁的人必定可以帮助自己平定天下。

  曹操兴奋地当着荀彧的面说:“先生就是我曹操的张良呀!”

  张绣于建安二年降于曹操,后又反悔复叛,一度把曹军打得大败,曹操本人也为流矢所中,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于此役。

  但到了建安四年,为袁绍卖命的张绣却在官渡大战前夕,复弃绍而降操。

  曹操不仅没有杀害张绣,像没事人一样,不计前嫌,反而还给张绣加官进爵,封为列侯。

  用人重大局、讲团结,对稳定军心、巩固内部队的作用不言而喻。

  曹操大败袁绍后,在营帐中发现许多书信,其中有一些是曹操的部下写给袁绍的。

  有下属建议,把这些人找出来,统统杀了。

  曹操却命令将书信全部烧掉,还说,“袁绍实力之强,当时我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呢?”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各因其器,不念旧恶的用人观,充分反映了曹操非凡的政治家气度和宽容大气的胸怀。

  一个人,气量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雄心壮志,永不言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被曹操击败后,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52岁时,曹操采用了郭嘉的意见,率师北征,讨伐乌桓。

  在抵达今天津蓟县后,古道因大雨泛滥而被毁,曹操断然改道,带兵翻山越岭,开山路五百里,出庐龙塞,直指柳城,斩杀了乌桓王蹋顿,降服军民二十余万人,大获全胜。

  然而仅仅1年后,曹操兵败赤壁,孙刘双方势力迅速扩大,天下三分已成雏型,一统天下的理想破灭。

  但,雄心壮志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输一时,没什么了不起,只要还有斗志,就还能东山再起。

  因为处于北方,所以,除了蜀吴这两个老对手,曹操还面临着匈奴、乌桓、鲜卑、羌等游牧民族的入侵。

  赤壁之战8年后,曹操扣押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将其终身软禁,并把匈奴拆分为五部分,派汉人官员前去监督。

  秦皇汉武的宿敌匈奴,在整个曹魏时期,都没有再次作乱。

  平定匈奴后不久,乌桓再次反叛。曹操无惧多线作战,派儿子曹彰再次北征。此役将乌桓彻底打散,鲜卑首领轲比能摄于曹家军威,率数万人马请求臣服。曹操彻底平息了北方之忧。

  56岁,西征马超、韩遂,平关中;60岁,收服张鲁,征汉中;65岁,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

  努力不论早晚,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努力不按年龄,哪个岁数都可以出发。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不怕输的人,迟早会赢。

  


  

  只争朝夕,当机立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

  建安五年,曹操45岁时,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决战。

  当时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总共只有三万多兵力,去掉一些病号伤员,总共能打仗厮杀的也不过两万左右。

  而袁绍有冀、并、幽、青四州之地,有军队数十万人,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不仅兵力悬殊,曹操军的粮草人员士气都远远落后于袁绍。

  但曹操则说:“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在曹操眼中,袁绍为人虽有智谋,但是优柔寡断,每逢大事,犹豫不决;袁绍谋士虽多,土地虽广,但是却毫无主见,所以在官渡一战中曹操认为自己必胜。

  果然,袁绍本应靠人数优势来一举获得胜利,却因为自己的懦弱不敢主动出击,给曹操大军时间浇筑工事形成对峙。

  许攸建议袁绍派兵从侧后方突袭曹操大本营许昌,袁绍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尝试,失去了击败曹操最好的机会。

  最后曹操合计歼敌7万余人,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韩非子·亡征》中有云:“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行事迟疑而无法成事,性格懦弱而没什么决断,不能决断怎么样做才好,怎么样不好,是要败亡的。

  《鬼谷子》中也讲到:“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

  当机立断,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优柔寡断,乃行事第一大忌讳。

  机会犹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往往是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的取舍上。

  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考验决断的能力。

  需要去完成事情,就当机立断,选准了方向,就只管上路,勇往直前,不要回头。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曹操

四时隐南山,子欲适西戎。

却东西门行

两汉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秋胡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气出唱

两汉 曹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有南篇

两汉 曹操

南山有大石。

董逃歌词

两汉 曹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