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为何在荥阳之战中惨败,荥阳在哪里?

曹操为何在荥阳之战中惨败,荥阳在哪里?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正式打响。不过,各路诸侯都摄于董卓大军的彪悍战力,没有一个人愿意打头阵,纷纷避而不战。

  为了打破僵局,曹操劝说刘岱、张邈等人主动出击,但二人始终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曹操只好主动请缨,计划率部攻占成皋,对董卓造成夹击之势。

  

image


  同年二月,曹操率领帐下数千兵马向成皋开拔。与此同时,董卓部将徐荣也率军向荥阳集结,双方随即在荥阳以东的汴水岸边展开激战。不过,这场战斗的结果出人意料,曹操不但未能击败徐荣,反而损兵折将,卫兹、鲍韬先后阵亡,自己也身负重伤。若不是堂弟曹洪及时让出自己的坐骑,让曹操趁夜侥幸逃脱,荥阳险些就成了曹操的葬身之地。

  那么,汉末时期的荥阳究竟在如今的哪个地方呢?徐荣为何选择这里作为战场?曹操又为何会遭遇惨败呢?

  此战中的荥阳,即如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荥阳市。荥阳距郑州市中心约有三十余里,是郑州市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便是该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荥阳地区早在商代的史料中便有记载,当时称之为“隞”。到了春秋时期,期间曾更名为“敖”、“嚣”等,而荥阳的首次得名,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的荥阳属于韩国境内。韩国以荥水为名,正式将该地更名为荥阳,并一直沿用至今。

  荥阳古城之东有一条人工开挖的沟渠连接淮河与泗水,成了荥阳东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此沟渠便是汉末三国时期所称的汴水。古城临黄河、依邙山与嵩山相望,城西十余里便是广武山,山势峻峭挺拔,绵延数十里。

  荥阳这种背山面水的独特地形,使它成了一座天然的防御城关。秦始皇入主中原时,便将荥阳设为三川郡的治所,并在此地修建了大型的粮仓“敖仓”。

  荥阳地区不仅水土资源丰富,地势险峻,便于防御且易守难攻,此地还是一处古道纵横的交通枢纽。自荥阳古城向西过虎牢关便可直通长安与洛阳,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冲。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自彭城一路败退,直至荥阳才稳住了战线,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荥阳独特的地形与特殊的地理位置。

  

image


  荥阳古城背后就是经济与物产发达的三河地区,即当时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刘邦退居荥阳,除了它便于防御之外,利于兵马钱粮的补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此地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也只有千里之遥,进兵路线相比于关中地区要短的多。

  东汉末期,董卓面对人多势众的关中联军,以洛阳为中心,布置了三道防线,其中,荥阳就是东部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徐荣也就是看出了荥阳的重要战略价值和易守难攻的特点,便将此地选为与曹操交战的主战场。

  在荥阳之战中,徐荣采用的战术非常特别。前面提到,荥阳易守难攻。不过,徐荣并没有采用消极防御的策略,而是利用曹操立足未稳的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徐荣之所以采用这一战术,除抓住了有利时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利用了自己统率的这支部队的优势。

  众所周知,董卓所部大都以来自凉州地区的士卒为主。凉州地处西北,由于长期受到塞外的羌、胡、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袭扰,使得凉州青壮形成了民风彪悍、好勇斗狠的性格。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他们在长期与游牧民族作战的过程中,练就了在马上作战的硬功夫,在汉末三国时期素有“铁骑”之称,其优势在于冲锋,而并非固城坚守。

  在野外对付彪悍的凉州铁骑,恰恰又是关东联军的短板。一旦拖住了城池防御战,凉州铁骑的特点和优势将难以发挥。因此,徐荣才果断选择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力图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徐荣主动出击的战术非常成功,他所选择的时机也正好是曹军还没有完成防御部署的间隙。因此,徐荣的这次突袭令曹操猝不及防。而曹操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没有料到徐荣会突然发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便是曹操所部作战能力低下。

  曹操的兵员都是又卫兹和鲍信临时招募的,均为新兵,缺乏足够的训练。因此,战事一打响,士卒们便惊慌失措、仓促应战,自然不会是久经战阵的凉州铁骑的对手。

  按照徐荣的战前设想,原本是想通过此战打掉对手的锐气,为以后的荥阳攻防战做准备,没想到这场突袭战却变成了一场歼灭战。

  此战过后,曹操元气大伤,不但原本想夺取荥阳的计划化为泡影,曹操也因为部下伤亡太多而被迫前往扬州募兵。

  对于关东联军和董卓而言,荥阳之战均意义重大。徐荣的胜利,令董卓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布置战线抵御关东联军的进攻。

  而关东诸侯们也因此此次失利对董卓畏之如虎,整个战争陷入停滞状态。如果不是一年后长沙太守以一己之力打破僵局,这场讨董之战必将以关东联军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塘上行

两汉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蒿里行

两汉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气出唱

两汉 曹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薤露

两汉 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猴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猴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

两汉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秋胡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