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古诗词到影视剧、流行歌曲,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似乎都有三国的情结。
但三国究竟有什么魅力?很多人并不知晓,甚至简单地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人在一起打打杀杀罢了,离现实生活很遥远。
完全不是的。
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的生存格局。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那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不仅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才算真正读懂了人生。
只可惜,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一些老学究讲三国,也大都严肃枯燥。
而下面这位武装到牙齿的文艺“老灵魂”,他口中的三国,就很不一样了......
他是华语文坛全才
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超钦佩的文学奇才
每天早晨五点半,他习惯看30份报纸,然后将有趣的内容摘录下来,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当天下午各大报刊就争相连载。
他的写作本领众所皆知,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人生远比年轻人都热闹,众多文学大咖都把他奉为自己的男神。
一贯恃才放旷的高晓松把他称为“自己敬仰的人中,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一个”。
同为著名作家的梁文道不止一次盛赞他为“作家中武器最齐备的侠客”,比自己厉害100倍。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忍不住感叹:“他像孙悟空,是台湾最有天分、最桀骜不逊、最好玩到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他就是张大春,华语文坛的全才;也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超钦佩的“文学奇才”。
张大春被公认最会“说”书。
他开创了台湾最热电台“说”书节目。醒木一拍,就听“说书人张大春,今天伺候您一段...”。
节目一经推出就被听众追捧,说书时长也从一小时延长到两小时。一做就是9年,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
高晓松说他最爱听张大春讲故事,二人经常一聊就是一宿。
有一回他俩在台北相约,结果时间太晚,饭店已停止营业。于是两人干脆坐在了台北的街头,一人一瓶酒,就着闪烁的霓虹,畅聊人生。
两个学识渊博的才子,伴着清风、明月和杯中酒,纵谈古今。不仅聊文学、历史,更聊武侠。从金庸到古龙,从侠之大者到大隐于市...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忍不住感叹:“听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讲文学,是一种动力,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张大春和莫言
“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当被问及为何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故事时,他笑道“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很多人觉得历史离我们太过遥远,对当今的生活并无多大用处。
其实不是的。
张大春坦言:读史可以明智,这话千真万确。历史中不仅有热闹的故事,更有那个时代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过好今天。
而谈起最让人受益的历史,他首推“三国”。
如果你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男人在一起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故事,那就错了。
真正的三国,其实跟我们的生活很相似:
职场成长历程:曹操如何从保安队长成长为“公司CEO”的?吕布的个人能力极强,为何最终却不被领导接纳?
社交关系:庞统的才干不弱于诸葛亮,老板刘备却为何更重用诸葛亮?张飞在用生命证明:不搞好人际关系,会死的很惨。
对待婚恋的态度:老夫少妻的刘备与孙尚香,为何婚后两年,就不欢而散?最“虐”爱恋吕布与貂蝉,为何最终没有在一起?
……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
这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种种,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吸收他们的处世之道、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与取舍,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而读懂了三国中的谋略与计策,也能让你在遇到难题或困境时,换一种角度思考、拥有更多远见,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人生。
只是,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学校里老师给你讲三国,也大都严肃枯燥,停留于史实的论证。
看到大多数人在三国里抓到的只是皮毛,却没有领悟到真谛,张大春觉得很遗憾。这个“老顽童”不满于自己一人独享三国的真味
他想用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将“三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