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代枭雄,在政治上,他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惜才爱才,唯才是举,恢复经济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在文学上,他倡导文学新风,创作诗文,对建安文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缔造者,曹操这一生,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基本统一北方地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曹操都是顶尖的人物,但是他一生没有称帝,有人研究说曹操不称帝是因为他注重名声,其实不然,他不称帝,是不敢,不敢的原因是迷信,而迷信是因为他遇到了绊脚石。曹操虽然一生雄霸,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重大的绊脚石——瘟疫。
建安十三年,曹操讨伐孙权,孙权刘备联军对战曹操,著名的赤壁一战,曹操以八十万人对十二万,本身稳赢的局面,但是在交战过程中曹营爆发了可怕的瘟疫,士兵成片成片死去,战事加上瘟疫流行,军中人心惶惶,战斗锐减,伤亡过半,曹操不得不退兵。
在个人能力之外,还有命运兜兜转转,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次关键大战,在一场天降瘟疫的助力下,逼退曹操大军,周瑜获得名声,刘备事半功倍,三足鼎立从此形成。
据《三国志.魏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如果没有瘟疫,曹军至少没那么容易败,如果不败,那么三国局面根本就很难形成。
大局形成之后的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的中原地区再次爆发大面积瘟疫,长江以北到安徽一带,大量百姓死亡,灭门灭族成了常态,不但底层百姓受灾,贵族也难免被漫延的瘟疫祸害。根据曹植所做《说疫气》描述: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场瘟疫中,著名的建安七子有五人竟然死于瘟疫。
真的太惨了。
瘟疫爆发第二年,曹操颁布了赈灾令,规定:但凡女子七十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的,十二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的,以及眼盲、手脚残疾却没有父母妻儿照顾的,都可以廪食终身;十二岁以下出身贫寒的幼儿随口给贷。
瘟疫,战争,天灾和人祸交织在一起,经济损失加上人口损失,此时曹操的北方简直是人间地狱。
那个时代的科学文明有限,面对漫延的瘟疫,人们束手无策,后来就只能求助仙道,绝望中的人们开始求神佛保佑。
正准备称帝的曹操被这场瘟疫吓坏了,在普遍迷信的时期,他将这场瘟疫当做了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所以这之后,虽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但是他再也没有了称帝的打算。
一次又一次的天灾横行,失去天时地利,便难有人和,运气是人生的一部分,瘟疫导致曹操错失机会和惶恐,从而历史上多了一位霸主,却少了一位皇帝,这是曹操的遗憾和无奈。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