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委屈的曹操:为啥我打仗总碰到疫情?

委屈的曹操:为啥我打仗总碰到疫情?

  


  “为蛤?”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一个复杂的形象。

  有人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有人赞扬他:孟德文王能几许,只争谦退与矜豪。

  但是没人能否认他的卓尔不群,才华横溢。

  然而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枭雄也有委屈的时候:为啥我打仗总碰到疫情?

  赤壁之疫

  众所周知,曹操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统一北方后率兵二十余万南下准备一统山河。此时孙权刘备联军对抗。曹军于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最后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曹操兵败赤壁,造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这也称赤壁之战。

  然而奇怪的是,曹操向北方撤离时,把没有起火的战船也烧毁了。何也?

  《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曹操曾写信给孙权:“赤壁之战,恰好我军碰到了疾病,为减少人员的伤亡,我自己下令烧船撤退,这样反倒使周瑜获此名声。”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据此信可知,曹操听闻吴蜀联军巧用火攻打败曹军之流言心里怎样郁郁不平。由此推之,曹操认为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不是吴蜀联军战法得当,而在于疫病。

  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对曹军中发生大疫还有很多记载:

  如有一条资料说:

  “孙权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与刘备并力抗击曹操,两军在赤壁遭遇。当时曹军兵众已有疾病流行,当战争一打,曹操中很多人无力举刀,曹操遂决定马上撤退。”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军围困合肥。当时魏国大军都到前线去了,在征伐荆州,整支部队遭遇到了疾疫。曹操派遣张喜率领千余骑兵,率领汝南兵去解合肥围。这支增援部队走到半路上,也有很多人染到了疾疫。”

  曹军兵败赤壁的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场大疫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赤壁大战后的次年,曹操军驻扎在合肥,回忆自己曾受疫病之累,他说道:“近年以来,我的部队屡次出征,常常遇到疫气,官兵们病死在外,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怨旷之情,百姓生活流离失所。”

  然而他没有料到这次疫病并不是结局,接下来一场大疫更使得军心惶惶,民不聊生。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疫病,不仅仅在军队中流行,而是席卷全国,声势浩大,百姓叫苦不迭。

  《后汉书 献帝本纪》上仅是简单提及此次大疫,没有交待其危害程度。但是凭借《太平御览》中曹植的《说疫气》一文,我们能有大概的了解。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认为这场灾祸多流行于黎民百姓。当时许多地方连棺材都卖空了,悲泣声弥漫四周。贫苦百姓无钱来埋葬家人,所以处处都呈现出这样的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不仅如此,疫病在曹魏的政治中心许昌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四人是在这次疫病中去世的。当时还是太子的魏文帝曹丕在第二年写信给吴质,表达对亲戚们和徐干、陈琳、刘桢等人的不幸去世的伤心:

  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曹丕的“亲故”大多自然是富人,可见当时这场瘟疫确实极为严重,并不仅仅如曹植所说患病的富人少。

  除徐干、陈琳、应玚、刘桢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之外,王粲也死于同一年的大瘟疫。

  (王粲)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

  ——《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

  (二十一年)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司马)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

  《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

  由此可知王粲和司马朗一样,陪曹操到居巢,遭遇“大疫”,一起死在前线。

  次年四月曹操在一份诏令中说:

  “去年冬季,天降疫疠,民有凋伤,部队出兵作战在外,垦田损失很多,吾十分担忧”。

  曹操前线“兵士大疫”,连 “巡视”的司马朗也染疫身亡,可见这瘟疫的空前性。

  瘟疫如此凶猛,难怪曹操又委屈巴巴地退兵……

  一代枭雄碰到疫病也是无可奈何!

  尾声

  实际上,两汉三国时期疫病频发于南方。

  南方温暖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传染病病菌较好的滋生条件,尤其是岭南地区与西南山区,由于开发较晚,医疗条件落后,疫病的流行成为了显著的问题。北方人如果到南方去,往往摆脱不了疫病的困扰,诸如疟疾、痢疾、霍乱以及其他的一些肠道传染病。

  比如汉武帝发兵攻打闽越时,淮安王在上书中就提出北方士兵是无法适应南方恶劣的自然条件的:

  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

  行军作战的部队往往人口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一起,但卫生条件极差,加上作战时官兵们的精神非常紧张,缺吃少穿,为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曹操居北方南下行军,屡战屡病,对此也只能对他说一句:你太难了。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蒿里行

两汉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薤露

两汉 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猴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猴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土不同

两汉 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曹操

四时隐南山,子欲适西戎。

薤露行

两汉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