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最神乎其技的七绝唐诗,前几句并无新意,最后一句却出神入化

岑参最神乎其技的七绝唐诗,前几句并无新意,最后一句却出神入化

  盛唐诗歌的豪爽志气,很多都是依靠边塞诗来展现出来的。那个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昂扬的斗志,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姿态。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描写边塞壮丽的风光,却也把边塞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出来。

  

image


  而这些诗人对于在当地戍边人们的心理,把握得更是非常准确,延续了《诗经》当中的征夫之苦的文学传统,极大地拓展了唐诗的表现境界,也赋予了这些诗歌以厚重的悲壮感。

  岑参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我们中学时代必备的唐诗作品,也是最能够代表他诗词风格的作品。

  

image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唐诗也是他的经典之作,不过就可以称得上是他最神乎其技的七绝唐诗,前几句读来并无新意达,最后一句却出神入化。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崔子还京》,单纯看这个故事的题目知道,只不过这是一首送别唐诗。不过其中却有着深厚的意境之美,但是前几句读来并没有什么新意。

  

image


  诗歌的一开始是一幅剪影,是人知道好朋友崔子要返回京城特来相送,内心也非常激动。“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诗人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岑参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与朋友相见?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很舍不得朋友,体现两个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心中的苦闷。他在边塞已经待得够久了,如今却没有机会回到京城。

  

image


  要知道这个诗人曾经写出过“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诗句!从这里就能够看得出这个是人对于边塞之行有期待,但同时也怀揣着对故乡的依恋。

  “送君九月交河北”,第三句写的是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最后一句是在前面三句的铺垫之下,情感一下子爆发出来。“雪里题诗泪满衣”。

  前三句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就是为了表达诗人敢来和朋友送别的心情。单最后一句写自己告别之后的泪流满面,抒情意味非常浓厚。

  

image


  诗歌并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多么不舍的朋友的离开,也并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多么的思念故乡,以至于想要回去,而是借助自己情感的爆发“泪满衣”,非常形象地抒了一把情。而这一句也是那个时代的边塞诗人最为真切的画像。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碛中作

唐代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唐代 岑参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唐代 岑参

按节辞黄阁,登坛恋赤墀。衔恩期报主,授律远行师。
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叨陪幕中客,敢和出车诗。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唐代 岑参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北庭作

唐代 岑参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代 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