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全诗仅22字却成为千古名篇,成为盛唐诗的压卷之作

岑参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全诗仅22字却成为千古名篇,成为盛唐诗的压卷之作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是盛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岑参两度出塞,他把耳闻目睹的边疆风情和亲力亲为的从军经历结合在一起,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边塞图画。岑参流传下的边塞诗有七十多首,像《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走马穿行奉送风大出师西征》等,都是史上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后人评“高岑”诗歌:就艺术风格的独特鲜明、反映生活的丰富广阔,高适皆不及岑参。岑参堪称是唐代边塞诗最杰出、最卓越的代表者。

  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的代表作,一首咏边塞诗的名篇,多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享誉千古,广为传唱。

  

image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image


  从诗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白雪歌”,即咏雪和送别,在白雪中送别,在送别中下着白雪。

  唐代的送别诗数不胜数,佳作颇多,而这首诗却把塞外奇美的雪景与别情融为一体,很是别具一格。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开篇未见白雪,先闻风声,由风见雪,用“北风”引出“飞雪”,即所谓大雪必随大风而来。风有多大呢?是“卷地白草折”。白草是西域特有的一种草,很有韧性,因是灰白色,所以叫白草。白草固然韧性很强,但风力更强,它是那种卷地而吹的北风,是那种贴着地皮吹来的劲风。同时气温骤降,天降大雪,草经霜而脆,所以韧性十足的白草被折断。可见天之冷,雪之大。一个“即”字,活化出内地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那边塞的雪是什么样子的呢?

  

image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用了形象的比拟,尽显塞外风雪特点:它来的那样快“忽如”,虽是风起雪至,却也真是迅疾;它是那样大,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花团锦簇,“千树万树”,雪压枝条,宛如春天盛开的梨花。以花喻雪,以春景比冬景,让人忘掉边疆的苦寒,忘掉那“八月飞雪”的寒冷,而内心充溢着喜悦和温暖。

  上面四句紧紧扣“雪”写边塞奇丽、奇特的奇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由外面的雪景转写飞雪入幕,画面随之进入中军幕帐中。雪花飘飘而落,打湿了罗幕;狐裘不暖,锦衾嫌薄;角弓不控,铁衣难著。从感受写寒意,账内尚且如此,那账外呢?然后诗人就将镜头拉向账外。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无际沙漠,冰雪可以高达万丈,纵横交错;万里长空,那惨淡的愁云,仿佛都被冻得凝住了。一下一上,一地一天,天上音韵聚集,地上冰雪覆盖。由“愁云”引出送别,镜头拉回到中军账内的送别宴会。

  

image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军帐里,设宴为武判官饯行,那演奏的乐器,都是很有西域特色。这是送别宴上的场面,足见宴会之热烈,送者之殷切。宴会还在进行,而雪仍然在下着,此时雪中的景象又是什么样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时分,纷纷扬扬的大雪还在下着,中军帐的旗杆上,白雪打湿的红旗,已经被冻住了,而不再是迎风招展。白雪红旗,在茫茫的天地间,非常抢眼。这也是塞外军中特有的景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image


  送别的场面终于到了,大家一起在轮台东门目送着武判官的离去,以至于身影消失,雪地上唯有马蹄留下的印记。武判官已远去,诗人仍伫立不归,依依惜别的诚挚情意溢于言表。

  以“雪”写起,以“雪”终结,雪中送别,感情深沉,把塞外奇丽的雪景贯穿全诗,融情于景,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充满奇思异想,很有艺术感染力,被赞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唐代 岑参

按节辞黄阁,登坛恋赤墀。衔恩期报主,授律远行师。
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叨陪幕中客,敢和出车诗。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唐代 岑参

一片他山石,巉巉映小池。绿窠攒剥藓,尖硕坐鸬鹚。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代 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登凉州尹台寺

唐代 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唐代 岑参

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
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