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15岁开始隐居,
比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
若放在当下,
也绝对是占尽头条的流量巨星。
要么让世人留在惊艳中,
要么就在制造一鸣惊人的路上。
岑参本该是个官二代,
“国家六叶,吾门三相”,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家族也没什么了,
不过是百年内出来三个宰相而已,
可谓权倾朝野,家世显赫。
然而风水在转,转到岑参这,
就开始上演官二代家道中落的悲惨故事。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多年后,曹雪芹站在某个街头,
替岑参感慨万千。
即便如此,
岑参也不是自怨自艾的小可怜,
他在家中排行老三,
上面有大哥岑况扛起整个家的担子,
所以他的少年时代,
多了一份被宠爱的叛逆。
并且开始上演破落官二代
变身神童并勇夺国际大奖的戏码,
九岁能著文,文章流畅,文采斐然。
岑参年少时变身神童,
本该一举进入仕途,大展宏图。
然而在家看书时间久了,
总觉得乏味,
就开始了一场没有攻略,
说走就走的旅行。
走着走着,干脆隐居起来。
阴雨天著文,晴朗天游荡山野。
他一直相信探索与发现的力量,
这也有好处,见到的都是景色。
诗人的骨子里大都喜欢孤寂的秋天,
岑参也不例外。
话说有一天为了欣赏秋色,
只身跑到了巩北(今属河南巩义市),
巩北的秋季比往日更凉一些,
岑参一边欣赏着巩北秋色,
一边哼着偶像王维
刚刚发表的单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他走在一条青石板路上,
眼里满是风景: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并随手转发给好友崔明允。
允哥那时候已官至左拾遗,
当时李白刚被唐玄宗召进宫不久,
杜甫还在洛阳追寻李白和高适,
喊着要签名。
往后又过14年,
杜甫才混上左拾遗。
本以为岑参是要
秀一秀日常旅行的人间乐事,
没想到岑参给允哥留言说:
“允哥您如今声名鹊起,
是做大事的人,
小弟这边郁闷死了,
每天无所事事,肥宅本人,
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允哥一样,
我好想你啊。”
此后,岑参一直没有停下旅行的脚步。
隐居了四年,也没求得官职,
也是,躺着怎么搬砖。
于是岑参打算去北漂,
求个一官半职,
老婆孩子热炕头。
正逢盛唐时期,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
一种高昂积极的风气。
但岑参求官之路太坎坷,
在长安怎么混都当不成,
和杜甫一样可怜。
岑参没有因为眼前的不顺而沮丧,
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别处,
希望从马背上取得功名。
于是决定漫游河朔,希望戎马一生。
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
后开始踏上出塞之路。
多次出塞后,
岑参彷佛对边塞上瘾了一般,
再次刷新凡人的视野,
34岁时,走上了诗与远方,
建设边疆的行列中,
离开了貌美如花的妻子,
毅然决然踏上安西之路。
某一天,
岑参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行人,
于是同他交谈:
“哥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行人答:“长安”。
听到这里,
岑参内心十分激动,
瞬间泪流满面,
立刻从马上跳下来,
跑过去说:
“兄弟,我也是从长安去边塞之人,
但是现在我没有纸和笔,
麻烦兄弟回到长安给我家人报个信,
告诉他们我很好。”
于是作了《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来到边塞后,
岑参就过上了大漠孤烟,
手执利剑的生活。
岑参一直被人们称为边塞诗人,
但是岑参却并没打过几次实仗。
比起后代同为边塞诗人
并一直做到将军的辛弃疾,
岑参虽在边塞奔波多年,
但做的大都是管理文书的闲职。
之后,他又去了边塞北庭。
一路渡渭水,过河西走廊,
出玉门关,越过天山,
终于到了北庭。
沿途赶路的他
把看到的景色都写了下来。
有弯弯的月,萧萧的风,漫漫的夜。
到达北庭后,在边塞沙漠之中,
岑参任职于封常清的幕中。
播仙族叛军整日入侵唐朝领土,
封常青平定叛军之乱,
为此,战争和奇异的景色
让岑参的边塞诗达到巅峰。
岑参的这些边塞诗都是用命写出来的,
搞不好就活不成,
也算是一浪荡游侠。
岑参本来过着这闲时看花,
忙时上阵杀敌,
处理边疆事务的生活,
但如今到了寒天,
他的美好生活似乎不太轻松,
因为边塞是真的冷,
闲不住的岑参开始郁闷,
刚好武判官归京,
就跟他吐槽:
“冷到穿着皮草狐皮裘
也暖不热冰凉的小手小脚,
锦缎被褥也觉单薄,
只能在瑟瑟发抖中煎熬。
想出去打仗吧,弓箭又拉不开,
想穿上铠甲吧,又冷的穿不上。”
看着八月就呼啦啦的大雪纷飞,
岑参咏出“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句。
“快看,春天来了,
雪花变成梨花了,
春花满天飞舞,
冬天已经过去啦!”
岑参一边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一边搓着冰凉的小手跑进房内。
755年冬,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时代即将划上句号。
此后两年内,
岑参在边塞的诗作成就
由巅峰逐渐趋于平稳。
他一心系挂唐朝的未来,
每日走沙漠,卧山丘,
好心痛。
756年,唐肃宗李亨称帝,
此时的长安已被安禄山占据。
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
岑参回到长安,边塞生活结束。
回到长安的岑参目睹
唐朝烽烟四起的战乱,
内有政变,外有敌起,
失望的不行。
虽又当了几年官,
后来还去到四川担任嘉州刺史,
但他并不欢喜。
此时的他内心无比平静,写下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到峨眉,又写下: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
只在山下游览,却不登山。
无论在任何位置,
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岑参在蜀只当了一年刺史,
因为不与当地贪官同流合污,
被罢官了。
他有风沙一样的骨气,
是在边塞磨练出来的。
那一刻,他应该是笑着脱下了官袍。
在蜀两年,贫困与疾病缠身,
他也只能欣赏一下身前身后的景色,
在夜里望一眼远在北方的家。
770年冬,岑参去世。
当天,漫漫飞雪,犹如梨花,
他如同回到边塞一样,
那么辽阔,又那么让人热爱。
边塞,
才是真正属于岑参的地方。
岑参这一生都在旅行,
全国各地都有他留下的身影,
在走累的时候,
想要片刻的安宁,
可以睡着做一个梦。
这个梦,一定是《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在外时间久了,
总会想起心里所爱的人。
一二美术馆一号馆内,
荆楚历史名人印章专题展
正在展出。
152位荆楚大地上的
历史先贤印章皆聚于此,
是由西泠印社和中国书协的各位艺术家们
怀着虔诚敬畏之心所制。
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间,
风华绝代的英雄豪杰、
贤人逸士、才子佳人的故事
也从这里开始···
岑参的印章也卓然的立于展柜中,
通过这枚小小的印章,
追溯着岑参侠骨柔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