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被严重忽视的一首诗,告诉你何谓修行,读后心如止水

温庭筠被严重忽视的一首诗,告诉你何谓修行,读后心如止水

  这一年的春天,温庭筠颇有兴致地深入山中,寻访名为卢岵的山中名士,云山雾绕中,他本是急切的想要见到声名在外而不入仕的卢岵,待见过一路风景,竟有豁然开朗之感。释然顿悟中,温庭筠写下了这首清雅高古的《题卢处士山居》。

  《题卢处士山居》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诗题中的“处士”指有才德但隐居不入仕途的人,“卢处士”便是当时的一位隐居名士卢岵。首联中写在山中西溪询问砍柴的人卢处士的隐居之所,顺着樵客所指方向远远的望到了主人家的位置。在这里温庭筠将山中樵夫尊称为“樵客”,可见偶遇指路的“樵客”也并非俗尘之人,以这样的方式不经意间将此山隐世清幽的环境通过毫无相关的问语表现了出来,同时将自己急于渴望见到卢处士的心情表达透彻,甚为自然巧妙。

  顺着樵客指引的山路走去,一路上古树的根缠绕着古石,急流清澈的泉水中显露着水中的净沙。这是一路上的近景,幽静古朴的近景不觉间令人心境也清净明朗起来。

  


  远远望去,群山山峰已随着雨水变得朦胧,那一条通往卢处士居所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入了那云烟朦胧之处。这是在颔联中完成了沿路近景的描写后,转而在颈联对山中远景作以描写。群山在雨中缥缈幽暗,可见诗人已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俗尘,竟如梦如幻。而那通往卢处士居所的一条小径竟入了那更为深幽高寂的云烟之处,阔远烟云中,卢处士那身心皆在尘世喧嚣之外的精神境界已经深深感染了前去寻访的诗人。

  在群山中沿着那高寂幽深的小径跋涉着,不觉竟已到日暮时分,诗人以一句豁然明朗的“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作以尾联,使整首诗的色彩及思想精神一下子异常丰满深远了起来,如果说之前的每一句是整首诗的支架皮肤,那么最后这句“满山荞麦花”则是整首诗的灵魂。经过了长途的穿山涉林,直至夕阳西下,飞鸦还巢,还未走到卢处士的居所之处,然而落日的映照下,那满目的荞麦花已让精神思想顿悟了。

  


  “荞麦花”是白色或淡红色的小花,白日里烟云朦胧加之距离太远所以并没有看到荞麦花开的景致。在傍晚的时候,夕阳映照,云海层叠,色彩分明之下,那满山的荞麦花映入眼中,群山深云中满眼的生机招摇,自由和明朗的气息围绕飘洒在每一处,一眼之下精神也似一瞬升华。

  在这首《题卢处士山居》中,除了首联以问答形式巧妙开篇外,全诗通篇写景,后面短短六句三十字中竟有十多处意象,这与温庭筠的羁旅诗名篇《商山早行》有共同之处 。这样丝毫没有堆砌造作之感的流畅的意象写意在诗词大家中也是卓然少见的,而他所出意象密度的艺术思想表达效果更是达到了超绝的笔力境界。

  


  与其说温庭筠的词华丽精巧,倒不如说他在不同辞藻及思想风格间转换自如信手拈来,《商山早行》的孤寒冷寂,这首《题卢处士山居》的清幽缥缈到结语的豁然明朗,便是最好的例证。温庭筠在这首《题卢处士山居》中,笔下所出意象的密度及精深程度,所表达的精神思想的升华开拓,成就了这首上乘佳作。虽然这首诗在整个诗词史和他个人的诗词作品中并没有多大名气,但读到者往往会被诗中意境和精神境界所感染。

  一生坎坷流离的温庭筠最终并没有真正的隐居世外,终其一生那些俗世繁物和苦难争议始终伴随着 他。不过,在他生命中曾经有过一个春天,穿过缥缈云山,涉过清泉古树,在走过蜿蜒幽深的山间小径的一个傍晚,他看到了满山白色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明艳生辉,在那个时候,他顿悟到心下修行的自由安乐,体会到过往浮沉后的月朗风清。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江岸即事

唐代 温庭筠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庙竹唯闻鸟,江帆不见人。
雀庙花外暝,客思柳边春。别恨转难尽,行行汀草新。

博山

唐代 温庭筠

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粉蝶团飞花转影,
彩鸳双泳水生纹。青楼二月春将半,碧瓦千家日未曛。
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渭上题三首

唐代 温庭筠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
轻桡便是东归路,不肯忘机作钓船。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

题磁岭海棠花

唐代 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题卢处士山居 / 处士卢岵山居

唐代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咏山鸡

唐代 温庭筠

万壑动晴景,山禽凌翠微。绣翎翻草去,红觜啄花归。
巢暖碧云色,影孤清镜辉。不知春树伴,何处又分飞。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