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千帆皆不是 任是无情亦动人
在科场上连战连败的温庭筠对于仕途逐渐心灰意冷,既然进士及第的希望渺茫,他就另辟蹊径开创副业来赚取高额报酬。温八叉不再浪费自己“一叉手则一韵成”的快枪手天赋,在长安城贴出小广告替人考场代笔,当然是收费服务。他有时在一场考试中叉手几十次,竟能在一个题目下替好几个人完成风格迥异的答卷。而且温大才子离场后不是低调闷声发大财,还要得意扬扬地向他人夸耀:“我今天在考场上又救了好几个人!”于是大家送了他一个绰号“救数人”。但这种高调的作风使得他的副业没能持续发展下去。
朝廷的考官们不怕温庭筠说他们徇私录取在道德上有问题,因为大家都这么干,不结党营私反而是官场异类;但你不应用人尽皆知的收费作弊来证明考官们在智商上的硬伤,太不给领导留面子。等到礼部侍郎沈询主持科考时,干脆不让温庭筠与其他考生坐在一起,而特别安排他坐在自己面前,使得他根本没法帮别人作弊。被断掉财源的温庭筠很生气,当即大闹起来。后果当然是他这次又没能中,而且在经济方面也颗粒无收。
商山行
温庭筠在科举上很不得志,索性好酒使性放浪形骸,跑到烟花胜地扬州去逍遥快活。路过扬州城外陈琳墓时,温庭筠感伤自己与这位前辈才子截然不同的遭遇,写下了《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前文曾经提到,陈琳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官渡之战前,他为袁绍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骂得痛快淋漓,上及人家祖宗三代,曹操读得一头冷汗,连顽固的偏头痛都治好了。袁绍失败后,陈琳被俘归降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不仅饶恕而且重用了陈琳,重要书檄多出自其手。温庭筠羡慕陈琳虽然经历坎坷,但终能为心胸宽广的霸主曹操所用,而自己空有一身文才却无人赏识提拔,难道非得投笔从戎另谋出路才有前途吗?坟前临风缅怀前贤,不禁倍感惆怅。
写完这首怀古兼自吊的诗篇,破罐破摔的温庭筠就进了扬州城的烟花柳巷去借酒浇愁,不料喝醉之后被值夜的都虞侯结结实实一顿痛揍,脸被打成了猪头,牙齿也被打掉了两颗。他酒醒之后火冒三丈,立刻找到正巧外放至扬州做地方行政长官的令狐绹,要求严惩打人者。令狐绹把那都虞侯抓来一审,人家反咬温庭筠狎妓酗酒夜犯宵禁,还暴力抗拒执法,并出示自己被撕破的工作服为证。这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令狐绹只得将两人都释放了。不过很多人都怀疑是令狐绹知道温庭筠来到自己的地盘,故意派手下人整治他一番,以报“玉条脱”之愤。
温庭筠哪里受得了在一个小小的都虞侯面前斯文扫地?既然令狐绹指望不上,就跑回京城长安到处上访,向所有认识的高官申诉自己是遵纪守法的良民,犯宵禁的罪名完全是被诬陷的。正好这时是欣赏他而与令狐绹关系不睦的徐商担任宰相,替他说了不少好话,还任命他为国子监的助教,以进入人人羡慕的公务员系统作为精神补偿。
第二年温庭筠在国子监主持考试时,因为自己从前在科场屡遭不公平压制,所以一反当时的风气,严格公正地按照文采判定等级。考卷批点完成后,他还把优等的三十篇张榜公布出来,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清正之风一时传为美谈。但这种只看真才实学不看人际关系而且榜之于众的做法,显然触犯了原来对判等很有影响力的权贵阶层的利益。温庭筠所判的优等诗文中多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的内容,他还大力点评称赞一番,更是激怒当政者。在一次下班后的聚餐中,飞卿发扬他的音乐天赋,吹拉弹唱了一段小调,还禀性难移地大嘴巴讥刺时政,从高祖太宗一路梳理下来无人能逃。座中一位同事偷偷记下他的唱词,宴席一结束就跑去皇帝处打小报告,说飞卿人在体制内吃着体制的大锅饭还私下贬损体制。唐宣宗便将飞卿贬到外地去当县尉,这正是他之前用来调侃圣上的那种芝麻小官,可能天子陛下故意以此来教训他一下。在赴任的途中,温庭筠写下了《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颔联两句可分解为十个名词,这只用单纯名词组成的诗句,却将一幅旅人早行图刻画得细致入微充满动感,是唐诗中描写羁旅的名句,苏东坡也叹为绝唱。
鱼玄机
到了温庭筠所处的晚唐,格律诗发展到无法突破的顶峰,几乎所有的题材和领域都已经被探索穷尽。以至于有人说,如今无论你处在任何环境、任何心情中,都能够找到现有的唐诗诗句来表达。既然诗已经无可超越,词这种更加灵活的形式就开始绽放异彩,诗歌的发展即将通过晚唐和五代十国而一跃迈入宋词的辉煌时代。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最负盛名的作品,大都是此时开始逐渐走向诗歌舞台中央的词,除了那首《菩萨蛮》,还有这篇《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此词和《菩萨蛮》同样温柔细腻,可见作者是一个性情敏感之人。清代学者田同之曾有言:“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该词表面看起来写的是女子思念情郎,但实际非常可能是温庭筠在思念自己所恋慕的女子。这位温庭筠生命中最知名的女性,就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中的最后一位,和李季兰、薛涛、刘采春齐名的鱼玄机。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古时的女子能有个大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鱼幼薇的父亲是个落魄秀才,所以还给女儿起了一个字。结果她人如其字蕙质兰心,如谢道韫般有咏絮之才。父亲因病过世后,幼薇的母亲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在青楼里靠帮人洗衣勉强糊口。当时的文人经常去青楼应酬唱和,幼薇年仅十三就以其诗才在长安文坛中声名鹊起。温庭筠虽然外貌不太对得起观众,却颇为风流,也常常混迹青楼,听说幼薇的名气,就找到她要考校一下:“小姑娘,你可能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年少的鱼幼薇思索片刻,挥毫写出一首《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一读之下大为叹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文才,将来的成就当可不在薛校书之下!”他看小幼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却拖着瘦削的身体在青楼中辛苦打杂,不禁心生怜爱,收其为弟子,既教她写诗,也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幼薇也一天天长大。等到温庭筠因为在国子监判等放榜之事被外贬离开长安之后,幼薇突然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原来她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大三十九岁的老师。
情窦初开的幼薇开始不断写信给温庭筠,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如果“大叔控”幼薇遇到的是“萝莉控”杜牧,两人肯定会谈一场天雷勾动地火的恋爱。温庭筠虽然风流,却深受儒家“天地君亲师”思想的浸染,认为自己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非要坚守师生之间的界限。一个中年心事浓如酒,一个少女情怀总是诗。该如何拒绝幼薇而又不伤害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