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和女弟子

温庭筠和女弟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 任是无情亦动人

  在科场上连战连败的温庭筠对于仕途逐渐心灰意冷,既然进士及第的希望渺茫,他就另辟蹊径开创副业来赚取高额报酬。温八叉不再浪费自己“一叉手则一韵成”的快枪手天赋,在长安城贴出小广告替人考场代笔,当然是收费服务。他有时在一场考试中叉手几十次,竟能在一个题目下替好几个人完成风格迥异的答卷。而且温大才子离场后不是低调闷声发大财,还要得意扬扬地向他人夸耀:“我今天在考场上又救了好几个人!”于是大家送了他一个绰号“救数人”。但这种高调的作风使得他的副业没能持续发展下去。

  朝廷的考官们不怕温庭筠说他们徇私录取在道德上有问题,因为大家都这么干,不结党营私反而是官场异类;但你不应用人尽皆知的收费作弊来证明考官们在智商上的硬伤,太不给领导留面子。等到礼部侍郎沈询主持科考时,干脆不让温庭筠与其他考生坐在一起,而特别安排他坐在自己面前,使得他根本没法帮别人作弊。被断掉财源的温庭筠很生气,当即大闹起来。后果当然是他这次又没能中,而且在经济方面也颗粒无收。

  商山行

  温庭筠在科举上很不得志,索性好酒使性放浪形骸,跑到烟花胜地扬州去逍遥快活。路过扬州城外陈琳墓时,温庭筠感伤自己与这位前辈才子截然不同的遭遇,写下了《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前文曾经提到,陈琳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官渡之战前,他为袁绍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骂得痛快淋漓,上及人家祖宗三代,曹操读得一头冷汗,连顽固的偏头痛都治好了。袁绍失败后,陈琳被俘归降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不仅饶恕而且重用了陈琳,重要书檄多出自其手。温庭筠羡慕陈琳虽然经历坎坷,但终能为心胸宽广的霸主曹操所用,而自己空有一身文才却无人赏识提拔,难道非得投笔从戎另谋出路才有前途吗?坟前临风缅怀前贤,不禁倍感惆怅。

  

image


  写完这首怀古兼自吊的诗篇,破罐破摔的温庭筠就进了扬州城的烟花柳巷去借酒浇愁,不料喝醉之后被值夜的都虞侯结结实实一顿痛揍,脸被打成了猪头,牙齿也被打掉了两颗。他酒醒之后火冒三丈,立刻找到正巧外放至扬州做地方行政长官的令狐绹,要求严惩打人者。令狐绹把那都虞侯抓来一审,人家反咬温庭筠狎妓酗酒夜犯宵禁,还暴力抗拒执法,并出示自己被撕破的工作服为证。这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令狐绹只得将两人都释放了。不过很多人都怀疑是令狐绹知道温庭筠来到自己的地盘,故意派手下人整治他一番,以报“玉条脱”之愤。

  温庭筠哪里受得了在一个小小的都虞侯面前斯文扫地?既然令狐绹指望不上,就跑回京城长安到处上访,向所有认识的高官申诉自己是遵纪守法的良民,犯宵禁的罪名完全是被诬陷的。正好这时是欣赏他而与令狐绹关系不睦的徐商担任宰相,替他说了不少好话,还任命他为国子监的助教,以进入人人羡慕的公务员系统作为精神补偿。

  第二年温庭筠在国子监主持考试时,因为自己从前在科场屡遭不公平压制,所以一反当时的风气,严格公正地按照文采判定等级。考卷批点完成后,他还把优等的三十篇张榜公布出来,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清正之风一时传为美谈。但这种只看真才实学不看人际关系而且榜之于众的做法,显然触犯了原来对判等很有影响力的权贵阶层的利益。温庭筠所判的优等诗文中多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的内容,他还大力点评称赞一番,更是激怒当政者。在一次下班后的聚餐中,飞卿发扬他的音乐天赋,吹拉弹唱了一段小调,还禀性难移地大嘴巴讥刺时政,从高祖太宗一路梳理下来无人能逃。座中一位同事偷偷记下他的唱词,宴席一结束就跑去皇帝处打小报告,说飞卿人在体制内吃着体制的大锅饭还私下贬损体制。唐宣宗便将飞卿贬到外地去当县尉,这正是他之前用来调侃圣上的那种芝麻小官,可能天子陛下故意以此来教训他一下。在赴任的途中,温庭筠写下了《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image


  颔联两句可分解为十个名词,这只用单纯名词组成的诗句,却将一幅旅人早行图刻画得细致入微充满动感,是唐诗中描写羁旅的名句,苏东坡也叹为绝唱。

  鱼玄机

  到了温庭筠所处的晚唐,格律诗发展到无法突破的顶峰,几乎所有的题材和领域都已经被探索穷尽。以至于有人说,如今无论你处在任何环境、任何心情中,都能够找到现有的唐诗诗句来表达。既然诗已经无可超越,词这种更加灵活的形式就开始绽放异彩,诗歌的发展即将通过晚唐和五代十国而一跃迈入宋词的辉煌时代。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最负盛名的作品,大都是此时开始逐渐走向诗歌舞台中央的词,除了那首《菩萨蛮》,还有这篇《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此词和《菩萨蛮》同样温柔细腻,可见作者是一个性情敏感之人。清代学者田同之曾有言:“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该词表面看起来写的是女子思念情郎,但实际非常可能是温庭筠在思念自己所恋慕的女子。这位温庭筠生命中最知名的女性,就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中的最后一位,和李季兰、薛涛、刘采春齐名的鱼玄机。

  

image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古时的女子能有个大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鱼幼薇的父亲是个落魄秀才,所以还给女儿起了一个字。结果她人如其字蕙质兰心,如谢道韫般有咏絮之才。父亲因病过世后,幼薇的母亲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在青楼里靠帮人洗衣勉强糊口。当时的文人经常去青楼应酬唱和,幼薇年仅十三就以其诗才在长安文坛中声名鹊起。温庭筠虽然外貌不太对得起观众,却颇为风流,也常常混迹青楼,听说幼薇的名气,就找到她要考校一下:“小姑娘,你可能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年少的鱼幼薇思索片刻,挥毫写出一首《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一读之下大为叹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文才,将来的成就当可不在薛校书之下!”他看小幼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却拖着瘦削的身体在青楼中辛苦打杂,不禁心生怜爱,收其为弟子,既教她写诗,也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幼薇也一天天长大。等到温庭筠因为在国子监判等放榜之事被外贬离开长安之后,幼薇突然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原来她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大三十九岁的老师。

  情窦初开的幼薇开始不断写信给温庭筠,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如果“大叔控”幼薇遇到的是“萝莉控”杜牧,两人肯定会谈一场天雷勾动地火的恋爱。温庭筠虽然风流,却深受儒家“天地君亲师”思想的浸染,认为自己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非要坚守师生之间的界限。一个中年心事浓如酒,一个少女情怀总是诗。该如何拒绝幼薇而又不伤害她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卢处士游吴越

唐代 温庭筠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吴苑夕阳明古堞,
越宫春草上高台。波生野水雁初下,风满驿楼潮欲来。
试逐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

题竹谷神祠(一作谷神庙)

唐代 温庭筠

苍苍松竹晚,一径入荒祠。古树风吹马,虚廊日照旗。
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

春日野行

唐代 温庭筠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

唐代 温庭筠

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
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

南歌子 其三

唐代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唐代 温庭筠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分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