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我们经常会耳闻目睹一些神奇的事情,也道听途说一些超凡的圣人,于是便热切地希望有幸能拜访,并聆听一些教诲。诗人贾岛就曾写了一首《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句真是令人无限遐想。无独有偶,唐代还有一位诗人也去探访一位隐者,更是深有禅趣。
题卢处士山居
唐代: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有一年春天,唐代诗人温庭筠乘兴探访卢岵(hù)处士,等到日暮也未见到他,便在卢处士居所题写了一首诗。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在寻找处士的过程中,诗人虽然最终没有遇见,沿途却观赏到美丽的风景,也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诗的大意是:我在西溪向樵夫打听卢处士的居所,然后遥望着那个方向寻去。沿途古树的老根与石块相互纠缠;湍急的泉水清澈见底,露出沙子。雨后的山林昏暗,小路蜿蜒地通向烟云深处。日暮时还不见卢处士,晚鸦已在巢里栖息,满山的荞麦花在夕阳下一片洁白。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首联点明此次访问的地点和目的。诗人应该是首次来访,这位处士也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强烈地吸引着诗人,或许是他的才华、品行,或许是那里优美的风景或禅意的氛围。温庭筠兴致勃勃地一路寻找,还不断地向樵夫打听。“樵客”一词听起来很亲切,说明诗人对他充满了一份尊敬,内心也对“楚人家”洋溢着一种神秘感。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诗人打听清楚后就继续向前寻找,颔联描写沿途所见。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泉水清澈、荡涤尘埃,诗人用了“老”字与“清”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山林中的万籁俱寂,凸显出高古、清幽的气氛。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诗人一边漫步登山,一边不断地向山顶仰望。山里湿气重,云雾茫茫,草木花石都是湿漉漉的,仿佛刚下了一场雨,虽然千峰巍峨,却显得有些昏暗和压抑。一个“随”字,描绘了山林里亮度的变化;一个“入”字,表达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诗人看见小路蜿蜒曲折,恨不得背生双翅飞上山顶。
然而诗人虽然历经千辛万苦,还是未能如愿。不过他却很享受这个登山的过程,既欣赏到了沿路的山景,也舒缓了心情。他站在山顶,放眼眺望,只见“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日照强烈处白花很不显眼,而日暮鸟散时,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诗人点明了此时正逢春天,也暗喻孤高的处士也并非完全与红尘隔绝。
温庭筠乘兴访友不遇,却给后世流传了一首诗,禅意悠远。幽深的山林让人淡泊宁静,清澈的溪水荡涤了心里的尘埃,参天的古树令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湍急的泉水也让红尘游子觉察出时光飞逝。绿水青山可以让人忘忧,而满山的荞麦花也提示诗人,此处也并非仙境,依然还有人间烟火。只是此时温庭筠的内心却感到无比的宁静,也就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