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想做温庭筠的溪水,伴他左右,享他柔情

温庭筠:想做温庭筠的溪水,伴他左右,享他柔情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古诗今读

  溪水看似无情,却又似对我脉脉含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登山岭头,就是我们分手之处,溪水潺潺流淌一夜,与我依依惜别。

  |赏析要点

  这首诗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 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具有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的效果。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这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看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得同行”的“得”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可以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关,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 有情”。

  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览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 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延伸阅读

  晚唐“温李”

  温庭筠和李商隐,在文学史上,被并举为“温李”。

  温庭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喜纵酒放浪,一生不受羁束,喜讥讽权贵,因此不为时俗所重,坎坷潦倒一生。李商隐年幼丧父,却不费学业,终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客死他乡。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伎题材外,还有写戌妇思念征夫,女道士、祠庙赛神、采莲女子的爱情和商妇的相思等。温词的风格以秾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代表作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篓子》(柳丝长)等。其词在写景、述事中含蓄着主人公深沉的感情。这一艺术特点对宋代词人周邦彦、吴文英等有影响。温庭筠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其句法的参差,叶韵的繁变,情景的交融,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的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温李”生活的时代,大唐帝国,江河日下,纵有再多千古奇才,亦难挽王朝颓势。个体,终究会被历史的洪流裹挟而下,走向早已为他们设定好的归宿......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东郊行

唐代 温庭筠

斗鸡台下东西道,柳覆班骓蝶萦草。坱霭韶容锁澹愁,
青筐叶尽蚕应老。绿渚幽香生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
王孙骑马有归意,林彩着空如细尘。安得人生各相守,
烧船破栈休驰走。世上方应无别离,路傍更长千株柳。

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

唐代 温庭筠

闭门群动息,积雪透疏林。有客寒方觉,无声晓已深。
正繁闻近雁,并落起栖禽。寂寞寒塘路,怜君独阻寻。

苦楝花

唐代 温庭筠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其一

唐代 温庭筠

王笔活鸾凤,谢诗生芙蓉。学筵开绛帐,谈柄发洪钟。

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遗风丽清韵,萧散九原松。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

唐代 温庭筠

楚寺上方宿,满堂皆旧游。月溪逢远客,烟浪有归舟。
江馆白蘋夜,水关红叶秋。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 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