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九首王昌龄七言绝句,一字一句,全是经典

九首王昌龄七言绝句,一字一句,全是经典

  

  要说在唐朝时,谁的七绝诗写得最好,那么,王昌龄毫无疑问将登上冠军宝座,连李白和杜甫都要甘拜下风。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王昌龄以七绝成为名家。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历来对这首诗的评价都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最负盛名的一首七绝诗。“楚山孤”是炼字,作者送别友人的孤单之情一览无遗。诗人在送别朋友时,叮嘱朋友,洛阳亲友如果问我怎样,我还是一片纯洁之心。整首诗借送友人之机却自写胸臆,告诉亲友,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可谓别有深意。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而将士们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百折不挠地战斗着,发誓不取得胜利绝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都体现了前锋的仗打得非常艰苦,而“已报生擒吐谷浑”却突然来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我们取得了胜利。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王昌龄不可谓不高明。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闺怨诗。从诗的主旨来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春宫曲》

  【唐】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远。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运用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是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长信秋词》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这首诗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唐代 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上侍御七兄

唐代 王昌龄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
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送高三之桂林

唐代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重别李评事

唐代 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击磬老人

唐代 王昌龄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题僧房双桐

唐代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