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很多边塞诗人,在这些诗人身上,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种斗志昂扬的气息,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去战场上厮杀,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这类诗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非常霸气,能够给人震撼的。
在唐朝中这样的诗句有很多,比如说最为经典,也是读起来最让人感到沸腾的那句“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诗文经历了无数的读者,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那个时期这些诗人特有的情怀,以及他们一心为民的远大抱负。
每当说起边塞诗人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起王昌龄的大名了,作为那个年代最著名的一位诗人,他写下了很多边塞诗,而且都极为经典。不过,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却并不是他的边塞诗,而是要为大家推荐一首他比较冷门的作品《题僧房》。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僧房的所见、所感,勾勒出了禅院的无边宁静,营造出了一种静寂的禅境。这首诗或许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甚至有些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这却并不能代表这首诗不优秀,相反,这首诗极具特色,不仅意境唯美还蕴藏禅理。
题僧房
唐代: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佛教的起源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在古印度盛行,大约在汉朝的时候传入到了我国,然后在南北朝时达到了巅峰。南北朝的人们非常信奉佛教,所以在当时有许多佛教的寺庙,到了唐朝时,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也没有减弱。所以诗人们在创造作品时,也会将自己对于佛的理解融入到诗文之中,这也就使得有很多诗句都充满着深深的禅理。
王昌龄的作品大多都是边塞诗和闺怨诗,他的七言绝句更是被世人称道,被称为“七绝圣手”。但像这首诗一样的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过尽管如此,他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无论是写什么样的作品,他都带有属于自己特有的风格。或许我们在初读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从中发现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能耐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么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里,诗人是在描写禅房外的景色,在这里他通过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来描绘着普通的景色,让景物变得更加鲜活。“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二句,给禅院作了个传神地速写。这是一所静寂的禅院,静寂到苔藓不仅爬进院中,而且爬进房里,可见这个所在既无外人打搅,僧人亦是足不出门。但这所禅院又是热闹的,那满院的棕榈花不是开得一片灿烂吗?
热闹明媚的棕榈华开满了庭院,生气勃勃,新鲜夺目。寂静阴幽的苔藓随意散布在台阶上,一直伸展入僧房,一动一静,一热一冷,形成鲜明对照,勾勒出禅院无边宁静,但又充满生机,且彼此又并不矛盾,焉知这禅房花木不带有“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之意。眼前的景色,自然让诗人深有感悟。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正是自悟的境界。禅房中应该不止一位僧人,所以用了“彼此”二字。“名”指精神,“言”指语言。众僧相对参禅,彼此间既无语言交流,也无精神交流,但能够达到一种默契,创造一种境界,都深深沉浸在禅悦之中,于是就如须菩提臻于禅定时,帝释天散花于天一样,作者似也能闻到空中的异香。
禅宗认为真正的悟境是不可言说的,一落言诠,即有失真,所以众僧皆不言,而作者表达这一境界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使得这篇小诗有余不尽,耐人回味。我只有待在这里才能感觉内心得到安静,这是一个清净之地,空气中的那种花香更是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