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是如何喊加油的?

王昌龄是如何喊加油的?

  你可以叫他“王龙标”,也可以叫他“王江宁”,甚至还可以叫他“王圣手”。无论叫什么,你都不能把他看成是“王科”、“王处”、“王局”。王昌龄本质上永远是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诗人。

  作为一种奇异的存在,诗人总能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找出新的意义来。这源于他们纯净得如同孩子一般的心性。有了这百无禁忌的童心,他们就能对着日益油腻套板的世界,昂然地说出许多孩子话。

  于是,他们说出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他们说出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们说出了“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于是,在一片送别的眼泪和哽咽中,王昌龄说出了“送君不觉有离伤”。

  《送柴侍御》这个标题很老实,直接告诉读者这首诗讲的是送别。要等到李商隐出来之后,诗人们才稍稍学会了一点标题党的小技巧。

  开头的一句“沅水通波接武冈”交代了送别的场景,非常平实,就如同一千多年后诗人的老乡赵树理的小说开头。有些版本以“流水”代“沅水”,可如果在地图上看一下沅水深情弯曲的走向,就会觉得“流水”用得太俗太油腻了。

  诗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句出来了,“送君不觉有离伤”。注意:是重要,是关键,不是漂亮。

  全诗都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标题预告了它,首句引出了它,三、四句为它提供依据,是对它的展开。这浑然的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豁达的品性,一如他所在的盛唐。

  无识不能有才。有了见识,就避免了鹦鹉学舌的困窘,也少了总是发现“别人的发现”的尴尬,就可以一空依傍自铸伟词了。于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成了诗中的颜值担当,并解释了不伤感的原因:尽管我们分处两地,但天上的明月会开启我们另一个维度的重逢。

  把千里之远当成襟袖之间,对远行的朋友、对异地的亲人,深情地告诉他“我们永远在一起”,让他在困难的时候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不就是加油吗?

  加油的目的一致,加油的方式却可以不同。所以,韩愈才会强调陈言务去、辞必己出。王昌龄在这里用诗的编码给朋友加了个油,可是一千多年后的我们把密码本弄丢了,分不清巫山云雨和青山云雨有什么不同,生生地把王昌龄给弄弯了,让他长出了“文艺心”,别忘了,他可是盛唐的边塞诗人哦!他的加油诗是永远不会出现“加油”这两个字的,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唉!直男脑筋不转弯,不识明月与青山。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浣纱女

唐代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龙标野宴

唐代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梁苑

唐代 王昌龄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
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代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青楼曲二首

唐代 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送程六

唐代 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