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全篇都是名句,结尾更是经典,成为唐诗绝句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全篇都是名句,结尾更是经典,成为唐诗绝句的压卷之作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image


  【赏析】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诗,是唐人绝句中压卷之作。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对其作了具体分析: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的飞将军备边,边烽自息。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言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

  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品唐诗

  本书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关于唐诗鉴赏的书,也是一部学习唐诗的经典之作。自面世以来,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限于本丛书入选图书篇幅的大体均衡,我们未能将原书的全部内容刊出,只是选择了原书的部分篇目,书名也改为《品唐诗》。这个选本大体可视为原书的一个精华本。这当然已经不是原书的全貌了,不过,读者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其文“清水芙蓉般”的韵味和神采。

  施蛰存文学理论

  这段话是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并没有说出它的妙处何在。其中提到的“诗中互文”,是指“互文见义”这一修辞方法的运用。所谓“互文见义”,是指本应合起来说的词语分开来说,但在解释时仍须按照原来的意思。诗人借助这种“互文”的技巧,出色地写出了边塞战争不断的史实,表达了他制止外族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安全的愿望,使诗的机趣的光耀,在通篇中闪射出来。

  

image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它“奇”,那么“奇”在何处呢?这一句诗是写景,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关城月夜图。明月孤悬高空,关塞静寂荒凉。诗人将“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互文见义,自然不能仅仅认为这是由于诗句字数的局限及囿于平仄的协调,而应理解到它暗示着自秦汉以来抵御异族的战争从未止息,把上下一千年的整个边塞形势作了总的概括。

  唐诗风物志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我们都明白回忆会带来什么,它带来钻石,也带来铁锈。”唐诗不正是唐朝的回忆么?在唐诗里,我们找到了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抱负,也找到了那个时代的愤怒与脆弱,找到了钻石,也找到了铁锈。一部《全唐诗》,呈现一个有心跳有呼吸、会痛会闹会蹦会跳的真实唐朝。

  毛晓雯历史传奇

  正因为是互文,就不能将这句诗解释为“明月是秦时的,关塞是汉时的”,而应指“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塞”,“秦汉”拆开来说了。但诗绝不能写成“秦汉明月秦汉关”,因为这样一写板滞苦涩,诗味爽失。写成“秦时明月汉时关”,便能在引导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上富有诗意,同时在“秦时”与“汉时”于相同语位而复合“秦汉”一意的安排上,显示出明割暗联的语言变化。就如《木兰诗》里的排比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并非指一处买一种物件。“东西南北”是泛指各个市场,即跑遍各处把所有需要添置的物件都买到了,用互文见义的手笔渲染了木兰准备从军的忙碌气氛。

  

image


  同理,“秦时明月汉时关”,说秦只说明月,也包括了关塞,说汉只说关塞,也包括了明月,又前面省略“汉”字,后面省掉“秦”字,也都在“秦”中包括着“汉”,“汉”中包括着“秦”,这就化质实为空灵,把人们的想象调动起来。明月啊,曾经照过统一中国的秦朝和强盛当世的汉朝,如今又照在干戈频仍的唐朝!关塞啊,从秦汉时代开始就是抗拒北方强敌入侵的屏障,如今还是抵御异族来犯的依托!在这里,诗人利用“秦汉”一词的拆用为两个字,就在秦至汉的历史的延续,扩展而使人联想到现在上,满怀深情地说明了自秦汉以来烽燧不熄,边境的战争绵延不尽,如今镇守边关的将士依然在莽莽黄沙的土地上沐浴着硝烟,长期不能返回家乡!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巧妙地承接了秦汉,写战争旷日持久,将士久戍不归。又连着上句的“明月”、“关(塞)”,让征人思妇厌恨“频年不解兵”的情景在读者的想象中浮现。三、四两句用“但”作一转折,借对历史上名将李广的怀念,抒发了希望朝廷能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激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两句,意思是:只要李广这样的将军还活着,就定能阻止敌人的马队从阴山进入内地。“阴山”,在今内蒙古北部,西起于河套西北,东接大兴安岭。这两句诗,可以说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含义的归宿,圆满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这首《出塞》诗,历来为人们推崇激赏,尤其是开头的互文见义的诗句列入了名句之列,这绝不是偶然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风凉原上作

唐代 王昌龄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送狄宗亨

唐代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题僧房双桐

唐代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送李擢游江东

唐代 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唐代 王昌龄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