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神仙打架!王昌龄和王瀚,谁是“七绝压卷”?

神仙打架!王昌龄和王瀚,谁是“七绝压卷”?

  


  唐代诗人中“隔壁老王”特多,随便一数就有王绩、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王瀚、王湾、王建等一长串名字。这有点像现在的自媒体大V,都是王晓磊(六神磊磊)、王左中右、王五四,难道姓王的都这么有才华?

  我今天要谈的是其中的“二王”——王昌龄和王瀚。王昌龄和王瀚都是“七绝小能手”,王昌龄有一首名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瀚也有一首佳作《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首诗都有粉丝无数,而且历年来人们都在为哪一首是“七绝第一”争论不休。

  “出塞粉”李攀龙认为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大才子杨慎也说“此诗可入神品”。而“凉州粉”王世懋则认为要说压卷,还得从王翰的“葡萄美酒”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中来选,王世贞也赞“葡萄美酒”一绝,是“无暇之璧”。

  要是放在今天,这些学者们大概可以攒一局奇葩说,开杠辩论《出塞》和《凉州曲》哪首是七绝压卷了。

  我不是学者,也没啥文学修养,就和奇葩说的观众一样,一会儿觉得这个人说得对,一会儿又觉得那个人有道理,无法分出一个高下来。所以下面就从自己比较浅显的思想出发,比较一下这两首诗吧。

  如果我们将这两首诗比作两种电视节目,我觉得《出塞》有点像是那种历史专题片,给人的感觉是气魄宏大,蕴含着时代的沧桑和历史的风云变幻在里面。“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以流动的时间(秦汉),和恒常的意象(明月、边关),道出了历史的变与不变。在那些“万里长征却未还”的人中,有过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蒙恬;有过封狼居胥山的霍去病;有过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还有无数为保家卫国常年驻守边关的普通士兵。虽然诗人并未明言,但这一张张面孔好似从我们面前一一闪过,串联起了这宏大的历史。最后诗人将镜头聚焦在“飞将军”李广的身上,并最终发出了世世代代人民共同的呼声——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出塞》相比,《凉州曲》则更像一个纪实纪录片,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这里是对边关战士生活的真实纪录。诗人仿佛是拿着一台摄像机进入了边关战士们欢聚的酒宴,为了让第一个镜头就凸显宴会热烈的气氛,并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诗人用了一个特写镜头——“葡萄美酒夜光杯”。由玉石制成的夜光杯,在灯光照耀之下闪闪发亮,红色的葡萄美酒荡漾其中,更加显得流光溢彩。

  接下来诗人将镜头拉开,用了一个小全景,呈现出战士们“欲饮”的状态。如此良夜,如此美酒,战士们自然要趁着这个难得的宴会,尽情饮酒尽情狂欢。这样的时刻当然少不了音乐的助兴,所以诗人又用了一个摇镜头,将镜头转向正在弹奏琵琶的乐队。琵琶急促欢快的旋律,让原本已经热烈的气氛更加沸腾起来,战士们在琵琶的催促下不断举杯痛饮。

  


  在一阵痛饮之后,许多战士已经有些微醺了,有的人已经准备放下酒杯了。这时诗人将镜头对准了其中的一名战士,他一边喝酒一边大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算是醉卧沙场,也请诸君莫笑,咱们当兵打仗的,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人能回到故乡呢?喝吧喝吧,也许这就是最后一回了!”诗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这时一定有不少战士湿了眼眶吧,但是他们来不及擦眼泪,就又呼喝着叫喊着喝起酒来。如果我是这个纪录片的导演,最后会用一个空镜头作为收束,比如借用王昌龄的“高高秋月照长城”就好。(王瀚别打我哈哈哈)

  那么这样比较一番之后,哪一篇更好呢?说实话,还是很难选。明代的评论家钟惺也说,“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所以说我们其实也不必逼着自己选出哪首更好。不过如果非得让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话,我可能会选《凉州曲》,因为比起宏大的历史,我更容易被那一张张真实的脸打动。

  那么你更喜欢《出塞》还是《凉州曲》呢?不妨就在留言里表达你的态度吧。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相和歌辞。放歌行

唐代 王昌龄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臣献谋猷。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毋丰羞。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城旁

唐代 王昌龄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开尘烟。

题僧房双桐

唐代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送李擢游江东

唐代 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客广陵

唐代 王昌龄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代扶风主人答

唐代 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