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的边塞诗为什么独步千古?

王昌龄的边塞诗为什么独步千古?

  


  读懂了王昌龄的四首《从军行》,就知道为什么在边塞诗上,王昌龄可以称为最好的诗人。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防秋,戍楼危坐,在海风浩荡中,方携羌笛一支,黄昏独奏。忽忆及闺中少妇,此时正万里怀人,顿觉夜月关山,乡情无际。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用提笔以结全篇,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

  


  其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首二句乃逆挽法。青海云低,雪山天暗,其地已在玉门关外。次句所谓遥望者,乃从青海回望孤城,见去国之远也。后二句谓确斗无前,黄沙百战,虽金甲都穿,誓不与骄虏共戴三光。胜概英风,可谓烈士矣。东坡《赠张继愿》诗:“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古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雄健与此诗相似。

  


  其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历代恒苦边患,至唐而西北迄无宁岁。诗言秦时明月,仍照沙场,汉代雄关,犹横绝塞,而千百年来万里长征者,玉门生入,曾无几人。但使龙城飞将,尚总师干,何至任毡帐胡儿,度阴山而牧马耶!少陵《秦州》诗:“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盖思郭子仪而发。此诗所谓飞将者,听鼓鼙而思将帅,不知意属何人也。

  


  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风高日暮,云昏大漠之时,闻元戎扬令,悉锐赴敌。在严风猎猎中,红旗半卷,将出辕门,忽羽骑西来,言昨夜洮河一战,前锋大捷,已生缚名王。凯歌声震,三军之喜可知。此诗总结前数章,故言扫老上之庭,饮黄龙之府,以告武成,为塞下曲之凄调悲歌,别开面目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朝来曲

唐代 王昌龄

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送谭八之桂林

唐代 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杂曲歌辞。变行路难

唐代 王昌龄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引旗节,千重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素上人影塔

唐代 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送薛大赴安陆

唐代 王昌龄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秋山寄陈谠言

唐代 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