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诗|由魔而入仙的诗人-韦应物

唐诗|由魔而入仙的诗人-韦应物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政治社会的分水岭,也是很多唐代人,包括唐代诗人人生的分水岭。战乱前,他们被召集在帝国高高飘扬的旌旗下,痛饮时代和人生的琼浆,用酒神的光辉照亮自己的前路。战乱之后的很多诗人则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刚从安史之乱战争的恐惧中走出来的人,惊魂未定,很自然会采用低调来看待生活,把立身处事的大原则从心上摘下来挂在身上,以便要用时能用上,又不致坠得人心动过缓。

  这是八世纪末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image

  韦应物就是这样的诗人。

  韦应物,长安人。出身豪门大族,从小颇有纨绔之风。

  从天宝十载(751)至天宝末,韦应物以三卫郎官职为玄宗近侍,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这段时间的韦应物,应该是骄横跋扈,颇有些魔气的。在他晚年回忆这段生活的诗中这样写道:“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诗人毫不隐讳年轻时,仗着皇帝恩宠,多为不法的劣迹:袒护罪犯,操纵赌局,调戏良家妇女,已近乎无恶不作了,由于他是皇帝近侍,即使犯罪,官府也拿他没有办法,(“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此时的韦应物,根本是没有工夫读书的,“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盛世造就了天才,也造就了许多浮浪子弟,韦应物应该就是这种浮浪子弟中间的一个,如果不是安史之乱,也许,他还会这样一直混帐下去,直到末日。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到蜀地,韦应物流落失职,玄宗去世之后,他更是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到头了。“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此时的诗人,刚好十八岁。

  十八岁开始折节读书的韦应物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就以诗名为时人所重,后人评价他说:“独(韦)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唐才子传》)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年间,韦应物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所以后人经常称他为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image

  从耀武扬威的皇帝侍卫转而成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韦应物的变化是巨大的,大概是贴近民间疾苦的原因,他早年的暴戾之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百姓深深的同情和对自身的警醒。

  韦应物老来疾病缠身想归隐田园,又想到治下有百姓流亡,自己失职,有愧于朝廷俸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早期号歌大呼的酒神精神已经失去了踪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日神精神开始浮出水面。

  但是,韦应物又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官僚,他把陶渊明作为自己的效仿对象,作诗“效陶体”,作人也要“慕陶”甚至“等陶”,因此,有人认为,唐代诗人中,只有韦应物才是陶渊明的嫡传弟子。

  因此,韦应物成为中唐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后人评价是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他的诗作中最为后人称道的,应该就是这首《滁州西涧》了。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美学散步》p25)

  此时的诗人,猝然遭遇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吧?春日的涧边,青草苍苍,头顶黄鹂鸣叫,树叶深密,能闻其声而不见其影。一切似乎都孕育着蓬勃的生机,这婉转的鸟鸣,更为这山水增添了一丝清凉和静谧。

  诗人静观万象,一切都那样明澈那样清静。诗人徘徊在这涧边幽草之旁,涧顶深树之下,乐而忘归,不觉暮色渐起。此时飒飒风来,潇潇水起,春雨缠绵,春潮涌动,奔放而不狂野,湍急中流动着生机。遥望对岸,渡口无人,孤舟横斜,自然安适,随波容与。

  此时的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徜徉于溪涧之旁,诗歌自然空灵,全无烟火气,早年的“魔”气更是毫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恬淡安适的飘飘欲仙之气。

  诗人何以至此?

  宗白华先生一语为我们道破玄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美学散步》P27)

  原来,当诗人忘却了世事的烦扰,以空明的觉心容纳万境的时候,万境就染上了人的性灵。灵气往来,物像呈现出了诗人灵魂的生命,于是,美感就此诞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夏冰歌

唐代 韦应物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碎如坠琼方截璐,
粉壁生寒象筵布。玉壶纨扇亦玲珑,座有丽人色俱素。
咫尺炎凉变四时,出门焦灼君讵知。肥羊甘醴心闷闷,
饮此莹然何所思。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

见紫荆花

唐代 韦应物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

唐代 韦应物

端居倦时燠,轻舟泛回塘。微风飘襟散,横吹绕林长。
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气凉。一写悁勤意,宁用诉华觞。

拟古诗十二首 其二

唐代 韦应物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靡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西郊游瞩

唐代 韦应物

东风散馀冱,陂水淡已绿。烟芳何处寻,杳蔼春山曲。
新禽哢暄节,晴光泛嘉木。一与诸君游,华觞忻见属。

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

唐代 韦应物

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绿池芳草气,闲斋春树阴。
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不遇君携手,谁复此幽寻。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