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的诗是唐诗中最清洌的

韦应物的诗是唐诗中最清洌的

  


  韦应物之诗,在唐诗中,最为清洌。他的生平不详。初为宿卫军士,侍奉玄宗,后折节读书。安史之乱后,为江州刺史,又为苏州刺史。年寿甚长。然亦有对此持疑问者。

  韦应物传世五百五十首作品中,最为人所知者,是如下一首五言古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此诗题为《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椒山在今安徽省。

  所谓郡斋,乃是地方官的公署。诗中说:在凄冷的晚秋之晨,忽然想起你在山中修行(就象叡山回蜂的行者那样)。你在这凄寒的清晨,定是在涧底收集捆扎零落的枯枝吧!以便回到庵中,去煮那白色的石头。(为什么要煮白色的石头,我虽不知道,但这个举动和在山中显得更清澄的早晨的空气是相和谐的。)我想来拜访你,你是个出世的人,但在风雨交加的傍晚,也不会不怀念他人吧!我带着一瓢酒来,以慰藉你的寂寞,但这愿望也落了空。没有人烟的空山中,到处满是飘落的树叶,到何方去寻觅你的踪迹呢?

  李白的瑰丽,杜甫的丰腴,是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炯炯有神的热切目光注视着世界,想按其错综变幻的本来面目去描绘它。和他们不同,他是专门想摄取抽象化的宇宙,以提炼出其精华,而只有这种清洌性,才是他独特的东西。王、孟、韦、柳被并称,他的诗的意境,与同时代的前辈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相近。但王维、孟浩然的温柔尔雅,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这位地方长官,似乎相当喜欢送酒给道士、和尚等出世之人。特别是一位叫良史的僧人,常受此惠。有这样一首《寄释子良史酒》诗:

  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

  应泻山瓢里,还寄此飘来。

  而归还来的,果然是那空酒樽,于是,又写了一首《重寄》的五言绝句:

  复寄满瓢去,定见空瓢来。

  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

  诗大意是,再差人奉上满樽酒,还来的肯定还是那空樽。只要这洒樽不坏,酿酒的原料便要告缺了!这最后一句,当然是玩笑。而玩笑还要继续,当空的酒樽再一次还来时,便写了第三首五言绝句《答释子良史送瓢》: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见到空樽照例归来时,山中你草庵里的酒樽大概也已被喝干了吧?再也没酒喝了吧!那么,这寒塘中的水也可饮用。这里的“回”也,即颜回,他食蔬饮水,以贫为乐。你这是想以那位孔子的弟子为榜样吧!

  但是,诙谐诗歌,并非这位诗人的本色。就在五言绝句中,明显地呈露其本色——清洌性的诗,也为数不少。比如《詠玉》: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阳。

  乾坤,即天地之间。有一凝集天地精粹之物,这就是玉。它极其坚固致密,极其光滑凝润,极其清冷硬朗,乃是无价之宝。正因是无价之宝,所以它无形状,无文章。“文章”也就是纹彩。但是,把它雕琢加工成人间的器物,也就是加上纹彩,那么,它的真性,即它天生秉性的美,便会一下子显现出来,而且是以更加美的形态显现出来。

  然而,如上所云,仅是一种版本。在其他的版本中,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之不同,作:

  真性一朝伤。

  成了人间的器物,其本来的秉性,便一下子遭到损伤,感到哀伤,变得残伤了。

  究竟韦应物本来是怎样的呢?我思索了很久,很久,还在不断地思索着。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代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送宣城路录事

唐代 韦应物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
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龙门游眺

唐代 韦应物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杂体五首 其五

唐代 韦应物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送苏评事

唐代 韦应物

季弟仕谯都,元兄坐兰省。言访始忻忻,念离当耿耿。
嵯峨夏云起,迢递山川永。登高望去尘,纷思终难整。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