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代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译文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注释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赏析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唐代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喧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

唐代 韦应物

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常患亲爱离,始觉世务牵。
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
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
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终理来时装,归凿杜陵田。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

唐代 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

唐代 韦应物

空斋无一事,岸帻故人期。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
远钟高枕后,清露卷帘时。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唐代 韦应物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经函谷关

唐代 韦应物

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
秦皇古恃险,海内被吞食。及嗣同覆颠,咽喉莫能塞。
炎灵讵西驾,娄子非经国。徒欲扼诸侯,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宝,豺虎起东北。下沉战死魂,上结穷冤色。
古今虽共守,成败良可识。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
驰车一登眺,感慨中自恻。

答僴奴、重阳二甥(僴奴赵氏甥伉,重阳崔氏甥播)

唐代 韦应物

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山涧依硗瘠,竹树荫清源。
贫居涧火湿,岁熟梨枣繁。风雨飘茅屋,蒿草没瓜园。
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
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
复与诸弟子,篇翰每相敦。西园休习射,南池对芳樽。
山药经雨碧,海榴凌霜翻。念尔不同此,怅然复一论。
重阳守故家,僴子旅湘沅。俱有缄中藻,恻恻动离魂。
不知何日见,衣上泪空存。

送令狐岫宰恩阳

唐代 韦应物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闲居寄诸弟

唐代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野居书情

唐代 韦应物

世事日可见,身名良蹉跎。尚瞻白云岭,聊作负薪歌。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唐代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睢阳感怀

唐代 韦应物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长驱阴山卒,略内三河地。
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
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
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哀哉岂独今,千载当歔欷。

送豆卢策秀才

唐代 韦应物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有远林,微绿生陈根。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览褒子卧病一绝聊以题示

唐代 韦应物

念子抱沈疾,霜露变滁城。独此高窗下,自然无世情。

答李浣三首

唐代 韦应物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答畅参军

唐代 韦应物

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
念与清赏遇,方抱沉疾忧。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
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
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夜对流萤作

唐代 韦应物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

唐代 韦应物

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
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
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
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
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
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唐代 韦应物

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吏,家人笑著书。
告归应未得,荣宦又知疏。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