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行宽禅师院

行宽禅师院

唐代 韦应物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
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留别洛京亲友

唐代 韦应物

握手出都门,驾言适京师。岂不怀旧庐,惆怅与子辞。
丽日不高阁,清觞宴华池。昨游倏已过,后遇良未知。
念结路方永,岁阴野无晖。单车我当前,暮雪子独归。
临流一相望,零泪忽沾衣。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永阳县馆中作)

唐代 韦应物

上宰领淮右,下国属星驰。雾野腾晓骑,霜竿裂冻旗。
萧萧陟连冈,莽莽望空陂。风截雁嘹唳,云惨树参差。
高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当睽一酌恨,况此两旬期。

咏夜

唐代 韦应物

明从何处去,暗从何处来。但觉年年老,半是此中催。

咏珊瑚

唐代 韦应物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送丘员外归山居

唐代 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棕榈蝇拂歌

唐代 韦应物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文如轻罗散如发,
马飞牦牛不能絜.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
上有纤罗萦缕寻未绝。左挥右洒繁暑清,孤松一枝风有声。
丽人纨素可怜色,安能点白还为黑。

寄令狐侍郎

唐代 韦应物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始自风尘交,中逾绸缪姻。
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
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
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
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

唐代 韦应物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题郑弘宪侍御遗爱草堂

唐代 韦应物

居士近依僧,青山结茅屋。疏松映岚晚,春池含苔绿。
繁华冒阳岭,新禽响幽谷。长啸攀乔林,慕兹高世躅。

寄杨协律

唐代 韦应物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

奉酬处士叔见示

唐代 韦应物

挂缨守贫贱,积雪卧郊园。叔父亲降趾,壶觞携到门。
高斋乐宴罢,清夜道心存。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学仙二首

唐代 韦应物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
卧心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心绝壁,下有飕飗万壑心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心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
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唐代 韦应物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咏水精

唐代 韦应物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闲居寄端及重阳

唐代 韦应物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已方

唐代 韦应物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听我歌一曲,南已在云端。
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酬李儋

唐代 韦应物

开门临广陌,旭旦车驾喧。不见同心友,徘徊忧且烦。
都城二十里,居在艮与坤。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
湛湛樽中酒,青青芳树园。缄情未及发,先此枉玙璠.
迈世超高躅,寻流得真源。明当策疲马,与子同笑言。

寄大梁诸友

唐代 韦应物

分竹守南谯,弭节过梁池。雄都众君子,出饯拥河湄。
燕谑始云洽,方舟已解维。一为风水便,但见山川驰。
昨日次睢阳,今夕宿符离。云树怆重叠,烟波念还期。
相敦在勤事,海内方劳师。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唐代 韦应物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西涧即事示卢陟

唐代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