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浪子回头金不换

韦应物浪子回头金不换

  韦应物(737年一792年),汉族,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

  

image


  韦应物祖上自西汉迁入关中,定居长安。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的身份在唐玄宗身边做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因为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近侍,他放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时,玄宗逃往蜀地,23岁的韦应物流落失职,才开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23岁应该是韦应物人生的转折点,他毅然改掉了长安恶少的恶习,从肃宗广德二年(764)到德宗贞元七年(791)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任地方官。他开始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年)苏州刺史届满之后,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连回京候选的路费都没有,只能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意境。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是江苏淮阴一带,梁州是陕西汉中。韦应物在江苏遇到汉中时的故友,这首诗就是写“他乡遇故知”的喜出望外之情。

  首先从回忆往事写起。当年,我们都客居江汉,经常聚在一起喝酒。那时多欢快啊,常常是喝得大醉而归。人生无常,飘若浮云。为了生活,各奔东西。时间如流水,一眨眼十年就过去了。期间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发生了多少事情,可作者并没细说,只是以“浮云”"流水”一笔带过,给人无限想象的诗性空间。古文人常用"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流水"表示岁月如流水,年华易逝。虽是一笔带过,却把前后两个人的人生阶段连接了起来,显得自然又严密。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又相逢在淮阴,我们依旧喜不自胜。但岁月不留情呐,十年前头发乌黑的我们,如今已毛发稀疏、两鬓斑白了。我们为什么都不回去呢?因为淮上秋天满山的红叶使我们流连忘返啊。

  此诗一气呵成,情韵通贯。《唐诗三百首》评:“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image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

唐代 韦应物

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
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未有桂阳使,裁书一报君。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

唐代 韦应物

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
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
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时物方如故,怀贤思无穷。

雪行寄褒子

唐代 韦应物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唐代 韦应物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答故人见谕

唐代 韦应物

素寡名利心,自非周圆器。徒以岁月资,屡蒙藩条寄。
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机杼十缣单,慵疏百函愧。
常负交亲责,且为一官累。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省己已知非,枉书见深致。虽欲效区区,何由枉其志。

答崔主簿倬

唐代 韦应物

朗月分林霭,遥管动离声。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
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