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透过诗词,认识韦应物: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透过诗词,认识韦应物: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大历二年(767年)春作。

  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吏,家人笑著书。告归应未得,荣宦又知疏。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

  


  上次向上司提交的告假申请意外地没有得到批准,尽管上司对自己的工作颇有肯定,也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告假休养,如果身体确实需要休养,可以适当减轻工作就便休息。上司的肯定和挽留,虽然确有诚意,对自己也算是一种安慰。因此,告假归隐的计划暂时搁置了。时隔不久,意外地收到了长安故人的问询。这位故人姓田,此前在长安任县尉。自己在赴任洛阳之前,曾在长安太学读书两年有余,期间和这位朋友多有交往。如今,来洛阳已近三年,收到长安故人的问询,格外的亲切。长安的一切又再次浮现在眼前……

  


  位于昭国坊的故居门口,一个俊朗的年轻人正笑嘻嘻地跨进府门,下人们正迎着他问候“少爷回来了?”突然,一阵洪厚、悠远的钟声像波浪一般涌来,崇济寺的和尚又开始撞钟了;钟声久久不绝,渐渐地好像是是一众战马踏地而来,眼前逐渐浮起了漫天的尘埃,似乎是转眼之间,就冲进了府门。合府上下顿时乱成一团,呼喊声、惊叫声、怪笑声交织在一起,熟悉的一切瞬间都消失了。位于务本坊的国子监门口,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刚从太学出来,在太学读书的两年来,彻底洗去了往日的轻狂,也抹去了身上的棱角,诗书给他打开了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他已经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尽管还有点儿朦胧,但自己心向往之是确定无疑的了。

  


  来洛阳已经三年多了,长安的朋友们还好吗?记得我们在长安时,常在一起相聚,好友相聚,岂能没有酒?我们喝酒、唱歌、吹牛,尽情、尽兴,肆意地欢笑;后来,我离开长安来到了洛阳,我们也难得一见,今天竟然有人从长安带来你的消息,带来了你的问候,实在让我喜出望外。朋友,你在长安还好吗?你询问我近况如何,一切是否顺遂,我该怎么回答你呢?来洛阳几年了,战后的洛阳,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东都的盛况,整个风气似乎都变了,也许是我才疏学浅,不堪所托吧,到现在没有什么起色,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吏一个;工作开展的不那么顺遂,加上我的性格可能确实散淡些吧,近来更是常常以读书为乐,家人都打趣我就知道读书、学诗。前一段儿时间,我本来已经提交了告假申请,想辞去这个小小的职务,找一个地方归隐,过一种安静的生活,但可惜没有得到批准。我也不好强行辞官,毕竟和上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但我也逐渐地清楚了,以自己的个性、追求和应变能力,遥想谋得仕途上的顺达,是不太可能的。

  当初淮南王刘安门客做《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那是淮南王为了招唤山中的隐士,劝慰他们山中不可久留,还是回到尘世,回到朝堂上的好。可我现在的状态却是,身处闹市心向山野,如今正是春草萋萋生长时,我还真的想归隐山林,静心修身。今天,收到你的问询,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长安,难以自制地思念起长安的故居、故人。思念如春草,蛰伏山野间,一缕春风来,萋萋漫天涯。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广德中洛阳作

唐代 韦应物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饮药本攻病,毒肠翻自残。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
时节屡迁斥,山河长郁盘。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

雪中

唐代 韦应物

空堂岁已晏,密室独安眠。压筱夜偏积,覆阁晓逾妍。
连山暗古郡,惊风散一川。此时骑马出,忽省京华年。

答徐秀才

唐代 韦应物

铅钝谢贞器,时秀猥见称。岂如白玉仙,方与紫霞升。
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一枝非所贵,怀书思武陵。

南园陪王卿游瞩

唐代 韦应物

形迹虽拘检,世事澹无心。郡中多山水,日夕听幽禽。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杂花芳意散,绿池暮色沉。
君子有高躅,相携在幽寻。一酌何为贵,可以写冲襟。

府舍月游

唐代 韦应物

官舍耿深夜,佳月喜同游。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散彩疏群树,分规澄素流。心期与浩景,苍苍殊未收。

答重阳

唐代 韦应物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