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才知道,这文字是可读的。如果你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假装还有点品位。作者李晓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还拿过中戏的欧洲戏剧博士,现在江西南部种豆。行有余力,则以编故事。润哥以章回体构架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一干最牛逼诗人写意,见识见味见精神。不务正业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会难看。
如果人类可以穿越时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张九龄看海上生明月,听王维唱阳关三叠,站在祖咏身边望终南余雪。我还要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听王昌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求李白带我去长安市上饮酒,帮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诗书。在夜来风雨之后,同孟浩然一起担忧花落知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张继已经和我相约枫桥。
――题记
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韦待价武则天时拜相。《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在唐玄宗和韦后的宫廷斗争中,韦待价的孙子左千牛中郎将韦锜被杀,韦锜的侄儿韦应物后来却成为唐玄宗的侍卫三卫郎。由此可见韦氏宗族之强,即使参与谋反依然是皇室拉拢的对象。
韦应物后来离开禁军回太学接着读书,希望混个文凭好找工作。他虽然在太学挂名,但他主要兴趣是好勇斗狠,不但把恶霸打得改邪归正,同学也被他欺凌,“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他在《逢杨开府》中交代自己早年干过的坏事以及后来浪子回头的原因。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摴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坏事干尽,韦应物后来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清官。就像很多花心的男女,结婚之后反而比较专一,因为那些沾花惹草的事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史称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永泰元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安史叛军手中收复,唐军以及请来助阵的回纥骑兵认为洛阳做过叛军首都,所以洛阳人都不是好鸟。他们抢劫财物烧毁房屋。百姓没有衣服,只好用纸裹住身体遮羞。
韦应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他去找神策军将领交涉,对方只顾赌博爱理不理。韦应物说:“将军,如果你没空管束你的手下,我帮你管。”
神策军将军这才抬起头来看了韦应物一眼。
“好呀。不过我先提醒你,我们神策军的将士都是贵族子弟,有些人还是宫中大太监的养子。”
韦应物没有被吓倒,回到衙门找来十几位去少林寺学过武艺的捕快和民间高手,亲自上街巡逻。
这天一队神策军士兵又在街上追逐妇女。几个妇女在逃跑过程中纸衣被风卷走,只能用双手遮羞。神策军士兵放声大笑。
韦应物带领十几名壮士手持大棒站在街头,放过妇女挡住神策军的去路。韦应物指着为首的军官说;“我是洛阳丞韦应物。你们如果现在掉头,并保证以后不上街滋扰百姓,我就放你们走。”
那军官狂妄地说:“洛阳丞是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东都留守,我们神策军也不放在眼里。”
“我警告你是例行公事。其实我知道你们听不进去。”“那你还不滚蛋?好狗不挡道,我们今天不想杀人。”
韦应物示意身边壮士让道。那些壮士按照事先布置在大街两边依次站好。
神策军士兵以为韦应物已经认输,仰首从两排壮士中间穿过。
韦应物一声令下。两排壮士同时挥棒横扫。神策军士兵人仰马翻,全部被擒。
神策军将领闻讯扔下骰子赶到洛阳监狱。洛阳城里的神策军将士听说有人胆敢扣押自己的战友,全副武装骑马赶到,声称如不放人就捣毁监狱。
韦应物不为所动。“监狱是司法重地,你们如果胆敢劫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韦应物命令手下,“把门打开,看他们谁敢进来。”
神策军将士大喊大叫,可是谁也不敢踏进监狱一步。神策军将军害怕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请求韦应物借一步说话。韦应物把他带进一间空着的牢房。
神策军将军说:“韦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听说韦大人也是禁军出身,大家算是自己人,能不能网开一面?”“你能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恐怕有困难。驻守洛阳的除了我们神策军还有朔方军,他们不归我管。我们神策军鱼龙混杂,不怕你笑话,他们有时连我也不放在眼里。”“那就对不起了。”
神策军将领见无法说服韦应物,只好把群情激奋的部下劝回去。这件事后来闹到对簿公堂,不过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辞职回到长安闲居。这件事消磨了韦应物的最后一点锐气。从此以后,他彻底成为一位循规蹈矩、得过且过的官吏。
大历九年,韦应物得到京兆尹黎干赏识,先后做过京兆府功曹、栎阳令,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随后做了滁州刺史、江州刺史。我最喜欢的韦诗《寄李儋元锡》就写在滁州。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写的是中年情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最让人感慨。李儋(字元锡)是甘肃武威人,当时任殿中侍御史。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李儋曾去信问候。第二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复。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但我认为他的福地是滁州,所以应该叫他韦滁州。因为他在滁州除了上面这首寄《李儋元锡》,还写过家喻户晓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有异文。诗人的视角应该是站在山涧边往下看,所以我认为最原始的版本可能是“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此外韦应物在滁州还写过一首名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拾枯松,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寄风雨夕。落叶遍空山,何处寻行迹? 全椒就是今天的安徽全椒县,唐朝时隶属滁州。喜欢这首诗的苏东坡曾经仿作,可惜吃力不讨好。
韦应物在五十一岁时回京做了左司郎中,随即出为苏州刺史。这可不是贬官,苏州是天下名郡,苏州刺史是从三品,标志韦应物正式成为省部级高干。
唐代诗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唐诗人五言写得多,盛唐诗人七言写得好,李白和王昌龄都是七绝圣手,杜甫在夔州写的那些登峰造极的组诗也是七言律诗。到了中唐,韦应物、刘长卿人称或自称五言长城,而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又是七言。
韦应物的五言律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夕次盱眙县》(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和《赋得暮雨送李胄》都是名篇,但他写得最好的是五言古诗。
古诗是相对律诗和绝句来说的,因为律诗和绝句出现得比较晚,所以称为近体。古诗一般对格律要求不严,而且长短不拘。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这首诗中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微雨霭荒原,春鸠鸣何处”都是自古文人津津乐道,经常题写在自己画扇或书房园亭的名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盛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不过韦应物最有名的五言古诗不是《东郊》,而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韦应物当时在刺史衙门宴请苏州当地的文人才士。他把富甲天下、才子辈出的姑苏狠狠夸奖了一番。韦应物在江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最好的诗歌都和江淮有关。
韦应物和王维一样清心寡欲,但他和王维不同的是,他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大女儿远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送杨氏女》。看似封建家长板着脸教训女儿要谨守妇道,实际上父女亲情溢于言表。
韦应物还写了不少《行路难》、《横塘行》、《广陵行》之类的乐府诗。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把韦应物拉来给自己助威,他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韦应物还是最早的词人之一。他写过几首《调笑令》,最为人所知的是下面这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德宗贞元六年,苏州刺史任满的韦应物因为没有积蓄,竟然穷到无钱回京候选,移居苏州永定寺之后不久去世。苏州文士凑钱助其家人扶棺归葬长安杜陵祖坟。韦应物及其夫人的墓志保存至今。他的子孙都中过进士。传说晚唐花间派著名词人韦庄也是韦应物的后人。
韦应物的外甥杨敬之值得一提。他在做国子祭酒时写过一首诗夸赞项斯,使无名诗人项斯一举成名天下知。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和韦应物齐名的刘长卿祖籍河北河间。他的名字据说和战国蔺相如有关。蔺相如做过赵国上卿。刘长卿年轻时在洛阳附近的嵩山读书,中进士大约在天宝八年前后,可能因为做棚头的时候得罪了某个权豪,不久被诬坐牢,适逢天下大赦才恢复自由。至德年间代理浙江海盐令,随后做了苏州长洲尉,就是这段游宦经历让他彻底爱上江南。至德三年因为和上司不和再度坐牢。好在朝廷为了庆祝东京洛阳的收复再次大赦天下,刘长卿被贬往潘州南巴。
潘州南巴就是今天的广东电白。刘长卿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江西余干和李白相遇。李白当时刚逃过夜郎之劫。想到自己也将远谪岭外,刘长卿自然有许多感慨,他写下《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在余干,除了送李白那首,刘长卿还写过一首《余干旅舍》。余干今天只是一个平凡的江西小城,当年县城东南有个风景名胜干越亭,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此留名。
刘长卿有没有去过广东现存两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没有去成,有人认为他确实做过南巴尉,《新年作》就是写在流放南巴期间。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里的“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说明刘长卿还是很留恋官位,只不过不甘心沉沦下僚,整天面对无能的猪头。
他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时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 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韦应物写过一首《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不久之后刘长卿也来到那棵松树下《弹琴》。 零零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他们的诗都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自己踽踽独行,那些他们迎来送往的朋友只是他们孤独的背景。相比之下,刘长卿诗的这种感觉更明显,“孤”、“独”两个字在他的诗歌里频繁出现:“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也只有他这种孤独无聊的人,才能注意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在江浙期间,除了李白还和另一位李姓诗人李嘉祐诗酒往还。李嘉祐做过台州刺史,写过“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白在《送杨山人归天台》中称赞他“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燃”。
大历五年刘长卿开始时来运转,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是中兴重臣郭子仪的女婿,自命不凡飞扬跋扈。
刘长卿掌握着一笔财物,吴仲孺要求他上交。“我现在需要这笔钱调度,你把钱给我。”“对不起,这不符合程序。”“你是新来的吧,你知道我是谁吗?”“知道呀,你是汾阳郡王的女婿,我的顶头上司。”“那你还和我作对?”“我是公事公办。不符合程序任何人来要我都不给。”“听说你是进士出身,怎么这么死脑筋?”“正因为我读过书,所以牢记孟子的教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是你的老丈人亲自出马,我也不会把钱给他。”“要是在战争年代,我可以对你先斩后奏。”“你想做闾丘晓?他的下场好象不太好。”吴仲孺恼羞成怒,诬告刘长卿贪污。
虽然负责调查的监察御史苗丕仗义执言,刘长卿还是被贬为睦州司马。这件事当时非常著名,《唐才子传》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睦州就是今天千岛湖所在地浙江淳安。刘长卿从洞庭沿长江东下,到了九江之后见到他的两个老朋友,写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这是他最好的七言诗之一。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刘长卿对自己屡次被贬心怀不满,《长沙过贾谊宅》就是借贾谊的遭遇自伤身世,“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和屈原都是古代逐臣的代表。刘长卿在《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诗中再次提到贾谊。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越州诗人严维由浙江去河南时,刘长卿有诗相送。严维写了《酬刘员外见寄》,其中“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家喻户晓,其实在唐诗中并不突出。
德宗建中二年刘长卿升任随州刺史,因此世称“刘随州”。随州归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管辖。在《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中,刘长卿高度称赞李忠臣。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李希烈是李忠臣族侄和部将。刘长卿也歌颂过李希烈,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后来李希烈驱逐李忠臣,自立为淮西节度使。不久李希烈和李忠臣先后反叛。刘长卿正是在李希烈叛乱时逃离随州南下。李希烈念在刘长卿把自己比作周瑜的份上,没有派兵追杀。
刘长卿自号五言长城,他在上元、宝应年间多次被评为年度最佳诗人。他当时的名声可以从韩愈弟子著名古文家皇甫湜口中得到印证。皇甫湜批评当时文人浮夸,“诗无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长卿有吏干而犯上,两度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盖思锐才窄也。”这段话被认为是对刘长卿的定评,比较公允。刘长卿确实有重复自己的习惯。请看《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和送李白那首的最后一句“万里青山送逐臣”用词和意境确实有重复之嫌。他的名句“千峰共夕阳”得到陆游称赞,但他又写过“夕阳千万山”。
高仲武说刘长卿“才窄”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刘长卿擅长描写孤独隐逸之美,其他题材远远不逮。他的《寻南溪常山道士隐居》描写的隐逸之美令人迷醉。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除了叛将李希烈和李忠臣,刘长卿还称赞过另一位军人出身的官员李中丞,这回总算没有夸错人。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出身行武的李中丞看到这首诗之后老泪纵横,其实刘长卿说的是他自己。刘长卿在离开随州后流落江汉之间,那时他已经七十高龄,日暮途穷无处安身,只能偶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自许五言长城,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著名诗僧皎然不以为然,他批评刘长卿、皇甫冉、李嘉祐等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把刘长卿等说得好像名教罪人。这段话是否出自皎然之口尚存疑问,如果真是他说的,动机就很可疑。据说皎然曾经拜韦应物为师,难道他想在“五言长城”的争夺战中助老师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