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侍卫君王 刘长卿刚而犯上

韦应物侍卫君王 刘长卿刚而犯上

  读了才知道,这文字是可读的。如果你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假装还有点品位。作者李晓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还拿过中戏的欧洲戏剧博士,现在江西南部种豆。行有余力,则以编故事。润哥以章回体构架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一干最牛逼诗人写意,见识见味见精神。不务正业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会难看。

  


  如果人类可以穿越时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张九龄看海上生明月,听王维唱阳关三叠,站在祖咏身边望终南余雪。我还要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听王昌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求李白带我去长安市上饮酒,帮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诗书。在夜来风雨之后,同孟浩然一起担忧花落知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张继已经和我相约枫桥。

  ――题记

  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韦待价武则天时拜相。《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在唐玄宗和韦后的宫廷斗争中,韦待价的孙子左千牛中郎将韦锜被杀,韦锜的侄儿韦应物后来却成为唐玄宗的侍卫三卫郎。由此可见韦氏宗族之强,即使参与谋反依然是皇室拉拢的对象。

  韦应物后来离开禁军回太学接着读书,希望混个文凭好找工作。他虽然在太学挂名,但他主要兴趣是好勇斗狠,不但把恶霸打得改邪归正,同学也被他欺凌,“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他在《逢杨开府》中交代自己早年干过的坏事以及后来浪子回头的原因。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摴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坏事干尽,韦应物后来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清官。就像很多花心的男女,结婚之后反而比较专一,因为那些沾花惹草的事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史称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永泰元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安史叛军手中收复,唐军以及请来助阵的回纥骑兵认为洛阳做过叛军首都,所以洛阳人都不是好鸟。他们抢劫财物烧毁房屋。百姓没有衣服,只好用纸裹住身体遮羞。

  韦应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他去找神策军将领交涉,对方只顾赌博爱理不理。韦应物说:“将军,如果你没空管束你的手下,我帮你管。”

  神策军将军这才抬起头来看了韦应物一眼。

  “好呀。不过我先提醒你,我们神策军的将士都是贵族子弟,有些人还是宫中大太监的养子。”

  韦应物没有被吓倒,回到衙门找来十几位去少林寺学过武艺的捕快和民间高手,亲自上街巡逻。

  这天一队神策军士兵又在街上追逐妇女。几个妇女在逃跑过程中纸衣被风卷走,只能用双手遮羞。神策军士兵放声大笑。

  韦应物带领十几名壮士手持大棒站在街头,放过妇女挡住神策军的去路。韦应物指着为首的军官说;“我是洛阳丞韦应物。你们如果现在掉头,并保证以后不上街滋扰百姓,我就放你们走。”

  那军官狂妄地说:“洛阳丞是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东都留守,我们神策军也不放在眼里。”

  “我警告你是例行公事。其实我知道你们听不进去。”“那你还不滚蛋?好狗不挡道,我们今天不想杀人。”

  韦应物示意身边壮士让道。那些壮士按照事先布置在大街两边依次站好。

  


  神策军士兵以为韦应物已经认输,仰首从两排壮士中间穿过。

  韦应物一声令下。两排壮士同时挥棒横扫。神策军士兵人仰马翻,全部被擒。

  神策军将领闻讯扔下骰子赶到洛阳监狱。洛阳城里的神策军将士听说有人胆敢扣押自己的战友,全副武装骑马赶到,声称如不放人就捣毁监狱。

  韦应物不为所动。“监狱是司法重地,你们如果胆敢劫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韦应物命令手下,“把门打开,看他们谁敢进来。”

  神策军将士大喊大叫,可是谁也不敢踏进监狱一步。神策军将军害怕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请求韦应物借一步说话。韦应物把他带进一间空着的牢房。

  神策军将军说:“韦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听说韦大人也是禁军出身,大家算是自己人,能不能网开一面?”“你能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恐怕有困难。驻守洛阳的除了我们神策军还有朔方军,他们不归我管。我们神策军鱼龙混杂,不怕你笑话,他们有时连我也不放在眼里。”“那就对不起了。”

  神策军将领见无法说服韦应物,只好把群情激奋的部下劝回去。这件事后来闹到对簿公堂,不过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辞职回到长安闲居。这件事消磨了韦应物的最后一点锐气。从此以后,他彻底成为一位循规蹈矩、得过且过的官吏。

  


  大历九年,韦应物得到京兆尹黎干赏识,先后做过京兆府功曹、栎阳令,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随后做了滁州刺史、江州刺史。我最喜欢的韦诗《寄李儋元锡》就写在滁州。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写的是中年情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最让人感慨。李儋(字元锡)是甘肃武威人,当时任殿中侍御史。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李儋曾去信问候。第二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复。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但我认为他的福地是滁州,所以应该叫他韦滁州。因为他在滁州除了上面这首寄《李儋元锡》,还写过家喻户晓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有异文。诗人的视角应该是站在山涧边往下看,所以我认为最原始的版本可能是“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此外韦应物在滁州还写过一首名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拾枯松,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寄风雨夕。落叶遍空山,何处寻行迹? 全椒就是今天的安徽全椒县,唐朝时隶属滁州。喜欢这首诗的苏东坡曾经仿作,可惜吃力不讨好。

  


  韦应物在五十一岁时回京做了左司郎中,随即出为苏州刺史。这可不是贬官,苏州是天下名郡,苏州刺史是从三品,标志韦应物正式成为省部级高干。

  唐代诗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唐诗人五言写得多,盛唐诗人七言写得好,李白和王昌龄都是七绝圣手,杜甫在夔州写的那些登峰造极的组诗也是七言律诗。到了中唐,韦应物、刘长卿人称或自称五言长城,而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又是七言。

  韦应物的五言律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夕次盱眙县》(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和《赋得暮雨送李胄》都是名篇,但他写得最好的是五言古诗。

  古诗是相对律诗和绝句来说的,因为律诗和绝句出现得比较晚,所以称为近体。古诗一般对格律要求不严,而且长短不拘。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这首诗中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微雨霭荒原,春鸠鸣何处”都是自古文人津津乐道,经常题写在自己画扇或书房园亭的名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盛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不过韦应物最有名的五言古诗不是《东郊》,而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韦应物当时在刺史衙门宴请苏州当地的文人才士。他把富甲天下、才子辈出的姑苏狠狠夸奖了一番。韦应物在江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最好的诗歌都和江淮有关。

  韦应物和王维一样清心寡欲,但他和王维不同的是,他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大女儿远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送杨氏女》。看似封建家长板着脸教训女儿要谨守妇道,实际上父女亲情溢于言表。

  韦应物还写了不少《行路难》、《横塘行》、《广陵行》之类的乐府诗。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把韦应物拉来给自己助威,他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韦应物还是最早的词人之一。他写过几首《调笑令》,最为人所知的是下面这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德宗贞元六年,苏州刺史任满的韦应物因为没有积蓄,竟然穷到无钱回京候选,移居苏州永定寺之后不久去世。苏州文士凑钱助其家人扶棺归葬长安杜陵祖坟。韦应物及其夫人的墓志保存至今。他的子孙都中过进士。传说晚唐花间派著名词人韦庄也是韦应物的后人。

  韦应物的外甥杨敬之值得一提。他在做国子祭酒时写过一首诗夸赞项斯,使无名诗人项斯一举成名天下知。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和韦应物齐名的刘长卿祖籍河北河间。他的名字据说和战国蔺相如有关。蔺相如做过赵国上卿。刘长卿年轻时在洛阳附近的嵩山读书,中进士大约在天宝八年前后,可能因为做棚头的时候得罪了某个权豪,不久被诬坐牢,适逢天下大赦才恢复自由。至德年间代理浙江海盐令,随后做了苏州长洲尉,就是这段游宦经历让他彻底爱上江南。至德三年因为和上司不和再度坐牢。好在朝廷为了庆祝东京洛阳的收复再次大赦天下,刘长卿被贬往潘州南巴。

  潘州南巴就是今天的广东电白。刘长卿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江西余干和李白相遇。李白当时刚逃过夜郎之劫。想到自己也将远谪岭外,刘长卿自然有许多感慨,他写下《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在余干,除了送李白那首,刘长卿还写过一首《余干旅舍》。余干今天只是一个平凡的江西小城,当年县城东南有个风景名胜干越亭,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此留名。

  


  刘长卿有没有去过广东现存两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没有去成,有人认为他确实做过南巴尉,《新年作》就是写在流放南巴期间。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里的“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说明刘长卿还是很留恋官位,只不过不甘心沉沦下僚,整天面对无能的猪头。

  他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时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 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韦应物写过一首《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不久之后刘长卿也来到那棵松树下《弹琴》。 零零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他们的诗都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自己踽踽独行,那些他们迎来送往的朋友只是他们孤独的背景。相比之下,刘长卿诗的这种感觉更明显,“孤”、“独”两个字在他的诗歌里频繁出现:“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也只有他这种孤独无聊的人,才能注意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在江浙期间,除了李白还和另一位李姓诗人李嘉祐诗酒往还。李嘉祐做过台州刺史,写过“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白在《送杨山人归天台》中称赞他“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燃”。

  


  大历五年刘长卿开始时来运转,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是中兴重臣郭子仪的女婿,自命不凡飞扬跋扈。

  刘长卿掌握着一笔财物,吴仲孺要求他上交。“我现在需要这笔钱调度,你把钱给我。”“对不起,这不符合程序。”“你是新来的吧,你知道我是谁吗?”“知道呀,你是汾阳郡王的女婿,我的顶头上司。”“那你还和我作对?”“我是公事公办。不符合程序任何人来要我都不给。”“听说你是进士出身,怎么这么死脑筋?”“正因为我读过书,所以牢记孟子的教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是你的老丈人亲自出马,我也不会把钱给他。”“要是在战争年代,我可以对你先斩后奏。”“你想做闾丘晓?他的下场好象不太好。”吴仲孺恼羞成怒,诬告刘长卿贪污。

  虽然负责调查的监察御史苗丕仗义执言,刘长卿还是被贬为睦州司马。这件事当时非常著名,《唐才子传》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睦州就是今天千岛湖所在地浙江淳安。刘长卿从洞庭沿长江东下,到了九江之后见到他的两个老朋友,写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这是他最好的七言诗之一。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刘长卿对自己屡次被贬心怀不满,《长沙过贾谊宅》就是借贾谊的遭遇自伤身世,“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和屈原都是古代逐臣的代表。刘长卿在《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诗中再次提到贾谊。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越州诗人严维由浙江去河南时,刘长卿有诗相送。严维写了《酬刘员外见寄》,其中“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家喻户晓,其实在唐诗中并不突出。

  德宗建中二年刘长卿升任随州刺史,因此世称“刘随州”。随州归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管辖。在《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中,刘长卿高度称赞李忠臣。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李希烈是李忠臣族侄和部将。刘长卿也歌颂过李希烈,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后来李希烈驱逐李忠臣,自立为淮西节度使。不久李希烈和李忠臣先后反叛。刘长卿正是在李希烈叛乱时逃离随州南下。李希烈念在刘长卿把自己比作周瑜的份上,没有派兵追杀。

  刘长卿自号五言长城,他在上元、宝应年间多次被评为年度最佳诗人。他当时的名声可以从韩愈弟子著名古文家皇甫湜口中得到印证。皇甫湜批评当时文人浮夸,“诗无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长卿有吏干而犯上,两度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盖思锐才窄也。”这段话被认为是对刘长卿的定评,比较公允。刘长卿确实有重复自己的习惯。请看《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和送李白那首的最后一句“万里青山送逐臣”用词和意境确实有重复之嫌。他的名句“千峰共夕阳”得到陆游称赞,但他又写过“夕阳千万山”。

  


  高仲武说刘长卿“才窄”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刘长卿擅长描写孤独隐逸之美,其他题材远远不逮。他的《寻南溪常山道士隐居》描写的隐逸之美令人迷醉。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除了叛将李希烈和李忠臣,刘长卿还称赞过另一位军人出身的官员李中丞,这回总算没有夸错人。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出身行武的李中丞看到这首诗之后老泪纵横,其实刘长卿说的是他自己。刘长卿在离开随州后流落江汉之间,那时他已经七十高龄,日暮途穷无处安身,只能偶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自许五言长城,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著名诗僧皎然不以为然,他批评刘长卿、皇甫冉、李嘉祐等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把刘长卿等说得好像名教罪人。这段话是否出自皎然之口尚存疑问,如果真是他说的,动机就很可疑。据说皎然曾经拜韦应物为师,难道他想在“五言长城”的争夺战中助老师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唐代 韦应物

握珠不返泉,匣玉不归山。明皇重士亦如此,
忽怪褚生何皇还。方称羽猎赋,未拜兰台职。
汉箧亡书已暗传,嵩丘遗简还能识。朝朝待诏青锁闱,
中有万年之树蓬莱池。世人仰望栖此地,
生独徘徊意何为。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藏书壁中苔半侵,洗药泉中月还在。春风饮饯灞陵原,
莫厌归来朝市喧。不见东方朔,避世从容金马门。

同德精舍养疾,寄河南兵曹东厅掾

唐代 韦应物

逍遥东城隅,双树寒葱茜。广庭流华月,高阁凝馀霰。
杜门非养素,抱疾阻良宴。孰谓无他人,思君岁云变。
官曹亮先忝,陈躅惭俊彦。岂知晨与夜,相代不相见。
缄书问所如,酬藻当芬绚。

送端东行

唐代 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咏水精

唐代 韦应物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

唐代 韦应物

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鸟鸣泉谷暖,土起萌甲舒。
聊登石楼憩,下玩潭中鱼。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馀。
常怪投钱饮,事与贤达疏。今我何为答,鳏寡欲焉如。

五弦行

唐代 韦应物

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古刀幽磬初相触,
千珠贯断落寒玉。中曲又不喧,徘徊夜长月当轩。
如伴风流萦艳雪,更逐落花飘御园。独凤寥寥有时隐,
碧霄来下听还近。燕姬有恨楚客愁,言之不尽声能尽。
末曲感我情,解幽释结和乐生。壮士有仇未得报,
拔剑欲去愤已平,夜寒酒多愁遽明。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