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唐代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喧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译文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喧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性喧云静,石中本无声;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注释

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内,为长江上游支流。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
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喧,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相激,相撞击。
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
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
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
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喧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创作背景

当时作者正在苏州山寺独宿,嘉陵江水的涛喧如雷,使作者不能安席,于是引起了作者对佛性、对物理的思索,主要是思索静的喧性怎么会转而成动的喧响,思索间由颇多感触,便写下了这首诗。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喧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喧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喧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喧然,喧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喧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喧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喧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唐代 韦应物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使云阳寄府曹

唐代 韦应物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

唐代 韦应物

去年涧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山人归来问是谁,还是去年行春客。

郡斋感秋,寄诸弟

唐代 韦应物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方如昨日别,忽滁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唐代 韦应物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
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
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
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登临起遐想,沐浴欢圣情。
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
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合沓车马喧,西闻长安城。
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京崔都水及诸弟宴集悽然怀旧

唐代 韦应物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京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感镜

唐代 韦应物

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夙昔尝许人,镜成人已没。
如冰结圆器,类璧无丝发。形影终不临,清光殊不歇。
一感平生言,松枝树秋月。

新秋夜寄诸弟

唐代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同越琅琊山

唐代 韦应物

石门有雪无行迹,松壑凝烟满众香。
馀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挂树老僧亡。

任鄠令渼陂游眺

唐代 韦应物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
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

萼绿华歌

唐代 韦应物

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萼绿华。
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云雨愁思兮望淮海,鼓吹萧条兮驾龙车。
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玉斧家。

雪夜下朝,呈省中一绝

唐代 韦应物

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
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

晚登郡阁

唐代 韦应物

怅然高阁望,已掩东城关。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

对萱草

唐代 韦应物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馀蝶尚留。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郊居言志

唐代 韦应物

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
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出去唯空屋,弊箦委窗间。何异林栖鸟,恋此复来还。
世荣斯独已,颓志亦何攀。唯当岁丰熟,闾里一欢颜。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唐代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
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代 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送崔叔清游越

唐代 韦应物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金谷园歌

唐代 韦应物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当时豪右争骄侈,
锦为步障四十里。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晋武平吴恣欢燕,
馀风靡靡朝廷变。嗣世衰微谁肯忧,
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