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唐朝最“笨”的诗人

贾岛:唐朝最“笨”的诗人

  说起我们中华文化,大家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形容词,往往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浩瀚如海等字眼。在经过了5千多年的积累、沉淀,中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宏大的体系,有着许许多多丰富、宝贵的文化。并且,即便过去了数千年的时间,这些文化依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而在这诸多的文化之中,诗词文化,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是古人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喜怒哀乐的一种方式。

  

image


  而说到诗歌,大家想到的就是唐诗三百首,因为在唐朝时期,文化发展空前繁荣,诞生了许许多多富有才华的才子,也自然留下了许多传承千年的诗句。而写诗,也属于一种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才华,还需要灵感。所以,有的人在灵感到来的时候,能才思泉涌,创造出诸多创世之作。但是,也有的人,因为没有灵感,即便有再高的才华,也熬不出一句经典诗句。

  

image


  而在唐朝,就有着这么一个诗人,被人们称作是“最懒”、“最笨”的诗人,花了3年的时间,才憋出来2句诗。但是,这2句诗,却十分得经典,被后世的人们歌颂留数千年。而这个人,就是“诗奴”贾岛。

  

image


  在古代,人们往往都喜欢给诗人冠以称号,来彰显他们出众的诗歌才华。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等等。而这个贾岛,为什么会被称作是“诗奴”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对于作诗,非常得严谨,又是一位苦吟诗人,所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抠字眼”,经常觉得诗句中的某个字运用不得当,便会思前想后。因此,他也被称作是唐诗中的“精神奴隶”。

  

image


  而贾岛花了3年时间,才想出来的诗,就是《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当初,贾岛在称作这首《题李凝幽居》的时候,一切都是很顺利的。但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却让他想了整整2年时间。其实,贾岛原先想的诗句是“僧推月下门”,因为我们都是推门而入。但是又很想又觉得“敲”字更为妥当,所以就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就这样,思考了2年时间。

  

image


  有一次,贾岛在外出的时候,刚好遇到了韩愈。二人在经过一番攀谈之后,相见恨晚,聊得十分投入。不过,韩愈很快就发现,贾岛似乎有心事,于是便询问贾岛。贾岛便将自己纠结的事情告诉给了他,韩愈听后思考了一下,就告诉贾岛,用“敲”字比较好。因为,在幽幽月色之下,擅入荒园,用“推”,难免会唐突,用“敲”更能符合意境。于是,才有了这句“僧人敲门入”的诗句,并且,还诞生了“推敲”一词。

  

image


  而在贾岛好不容易写出了这首《题李凝幽居》后,非常感慨,又写了一首《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而其中的这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原本只是无心之作,但却被后世流传了数千年。因为,这句诗常常用来比喻,那些上京赶考的学子,一身的艰辛与不易,道尽了这十年寒窗苦读的孤寂与落寞,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image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贾岛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所知道。但是,因为贾岛对于诗句的严谨态度,导致他经常为了一个字眼,纠结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一生的作品也非常少。因此,才会被人们称作是最“笨”的诗人。

  

image


  放到现在这个社会,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为了一个字就要纠结2年的时间,是非常不值得的。但是,这样的想法,也恰恰反应了现在的人,都太过于心浮气躁,做事情急于求成,别说是专心做学问了,就连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都不愿意去思考、推敲,事情自然是做不好了。

  因此,通过贾岛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要想把一件事做得好,做到完美、极致,就必须需要这种较真、严谨的态度。不论何事,都理应如此!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喜姚郎中自杭州回

唐代 贾岛

路多枫树林,累日泊清阴。来去泛流水,翛然适此心。
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东省期司谏,云门悔不寻。

咏韩氏二子

唐代 贾岛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夜集田卿宅

唐代 贾岛

朗咏高斋下,如将古调弹。翻鸿向桂水,来雪渡桑干。
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籁残。曩年曾宿此,亦值五陵寒。

答王参

唐代 贾岛

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客思先觉秋,虫声苦知暝。
霜松思旧翠,露月团如镜。诗负属景同,琴孤坐堂听。
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每把式微篇,临风一长咏。

口号

唐代 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赠绍明上人

唐代 贾岛

未住青云室,中秋独往年。上方嵩若寺,下视雨和烟。
祖岂无言去,心因断臂传。不知能已后,更有几灯然。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