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诗奴"贾岛竟出身京郊?这个地方你或许知道

"诗奴"贾岛竟出身京郊?这个地方你或许知道

  在唐朝,诗人如麻,

  但能被冠以“诗X”名号的超级IP却屈指可数,

  比如“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等。

  但贾岛,

  却以相当奇特的画风,

  在拥挤的人群中跻身该“诗X”系列,

  被称作“诗奴”。

  那贾岛究竟是谁呢?

  他又出身于哪里呢?

  就跟着力哥来一探究竟吧!

  贾岛,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著名诗人。他性格孤僻,一生不喜与人来往,却爱诗如命。之所以被称诗奴,就是因为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他自己说自己作诗的苦是这样说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那贾岛为什么会在字句上,这么狠下工夫呢?这就跟他家境贫困,曾选择出家为僧,过着青灯佛影的僧居生活,密不可分!

  


  “诗奴”贾岛,就出生在房山区石楼镇的大次洛村。该村历史悠久,素有“西汉古村,贾岛故里”的美誉。村域有大面积汉代墓葬,出土过一尊汉代石虎,足以见证该村的古老。

  走在大次洛村街道上,

  国学传统文化气氛相当浓厚。

  贾岛的诗词被写在村中的大影壁墙上,

  学校的教学楼上,

  处处彰显着贾岛的诗魂遣风。

  


  而贾岛出家的云盖寺也在村内,据清人李咸一所著《大椿庵随笔》云盖寺始建于西晋太康十年(289),到2019年整整1730周年了。

  大雄宝殿

  进入寺后,便可以看到大雄宝殿。宝殿门前立着的是古代的经幢。

  


  殿内供着三世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另外,在东西厢还分别有两位护法像。

  


  另外,除三佛和护法像之外,宝殿内墙壁上还画有笔画,内容则是四大天王,可见这座宝殿非比寻常。

  


  观音殿

  


  在云盖寺中,还有一座观音殿。大殿东西两廊满是佛字,殿中有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地藏殿

  


  除此之外,寺内还有一座小殿——地藏殿。此殿位于观音殿西侧,没有额匾,但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

  


  贾岛和云盖寺的故事

  据寺内碑文记载,

  云盖寺建于西晋太康年间。

  明嘉靖三年,

  在《重修云盖寺碑》的碑文中记载,

  “及夫断碑之有曰其云盖寺之设也,

  乃贾岛修习之处。

  

image


  明崇祯八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中,

  也清晰记载着:

  贾岛初祝发法善寺、一曰云盖寺,

  今房山有石庵,曰贾岛庵。

  

image


  其实全国各地,

  有众多名为云盖寺的寺院,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贾岛出于对故土的思念,

  对出家在云盖寺的这种牵连,

  后世对他修行过创建过的寺院,

  都叫作云盖寺。

  

image


  如今贾岛故里文化,

  已经成为大次洛村的一张金名片。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就去感受一下,

  “诗奴”贾岛生活过的地方吧!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答王参

唐代 贾岛

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客思先觉秋,虫声苦知暝。
霜松思旧翠,露月团如镜。诗负属景同,琴孤坐堂听。
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每把式微篇,临风一长咏。

题兴化园亭

唐代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送孙逸人

唐代 贾岛

衣屡犹同俗,妻儿亦宛然。不餐能累月,无病已多年。
是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杖头书数卷,荷入翠微烟。

喜姚郎中自杭州回

唐代 贾岛

路多枫树林,累日泊清阴。来去泛流水,翛然适此心。
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东省期司谏,云门悔不寻。

雨夜寄马戴

唐代 贾岛

芳林杏花树,花落子西东。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风。
乡书沧海绝,隐路翠微通。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

辞二知己

唐代 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濛濛。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