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附体?论一篇法律文书的出炉

贾岛附体?论一篇法律文书的出炉

  

  贾岛曾为使用“推敲”二字到底哪个更合适而苦苦思索,以致于行路之时都漫不经心,后得韩愈引导,确定了“僧敲月下门”这一广为流传的诗句,而与诗句同流传的还有这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乃至后世常用“推敲”一词来表反复琢磨之意。

  事实上,不仅是诗歌的练字需要推敲,一篇法律文书的出炉同样需要推敲。于是,一篇经守壹团队之手出炉的法律文书,总要经历那么几次“脱胎换骨”。

  法律文书作为律师综合智慧经验成果的载体,是律师向外界传达思想的重要渠道。

  一篇法律文书的质量,不论对客户还是对公检法而言,都是一位律师的试金石。

  法律思维是否清晰,法律素养是否扎实,法律观点是否精准,都可以通过一篇法律文书来检验。

  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位律师可以轻视自己产出的法律文书。而法律文书的推敲又不同于诗歌的炼字推敲,它往往是法律观点和法律思维的不断重塑。

  前不久守壹团队经手一件非法经营案件,最终提交的辩护意见在团队经历了不知几次“面目全非”。

  从一开始的观点陈述,到第二稿的逻辑重塑,到第三稿的明确重点,到第四稿的表达方式抉择,到第五稿的字句推敲,到已记不清究竟是几稿的最终稿,小李看着同步文件夹里的文件名一次次被刷新。

  案件最终实现了法官额外重视的奇效,这篇被反复推敲,n次修改的辩护意见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也有业界人士传闻,我们的辩护意见、法律文书都只是办公室里毫无差异的一摞纸,因此有少许同仁觉得,法律文书写成什么样,影响并不大。

  但在守壹团队看来,事实绝不是如此。

  我们的每一篇法律文书一定都有它可以实现的价值,或许不是每一次我们的法律文书都会被认真审视、仔细揣摩,但只要这样的机会存在,我们就有理由去坚持写好我们的每一篇法律文书。

  大李常说,希望有朝一日团队出品的法律文书可以情法兼容,既说得清理又让人看得进去。尽管现在团队尚未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我们一直在坚持的路上。

  同类案例模型比对、大数据判例趋势指引、思维导图的探索建立,守壹团队不停的去推敲各种法律文书的呈现方式。也许我们未必会有机会留下“僧敲月下门”这样被广为流传的作品,但我们知道,贾岛附体式地撰写每一份法律文书,一定会有收获!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玩月

唐代 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南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南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剑客

唐代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唐代 贾岛

四气相陶铸,中庸道岂销。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
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已栽天末柏,合抱岂非遥。

答王建秘书

唐代 贾岛

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时扫高槐影,朝回或恐过。

题刘华书斋

唐代 贾岛

白石床无尘,青松树有鳞。一莺啼带雨,两树合从春。
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偶来疏或数,当暑夕胜晨。
露滴星河水,巢重草木薪。终南同往意,赵北独游身。
渡叶司天漏,惊蛩远地人。机清公干族,也莫卧漳滨。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