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安葬着举世闻名的大诗人?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
一点也没有哗众取宠!
诗人的坟墓就在安岳县城南郊安泉山。墓地长12米,宽和高都是3米,周围用石头砌成。墓的前边有一块清朝立的墓碑,碑文是“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同样,墓前还有一个亭子,称为“瘦诗亭”,亭内有历代文人吊唁这位大诗人的石刻诗文。
安岳安葬着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一点不假。但是,这位大诗人姓什么叫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而这位大诗人是不是安岳人,他的来龙去脉,恐怕更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北京房山区房山城南的石楼镇二站村有这位大诗人的寺庙,祠庙由两部分组成,西部是两重院落的文化接待区,其中陈列了纪念这位大诗人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东区是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
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这位大诗人的塑像。并有这位诗人当年在房山的生活壁画。东配殿名为“瘦诗轩”,与安岳墓地的“瘦诗亭”相对应,“瘦诗轩”内有这位大诗人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和许多反映大诗人的壁画。
壁画表现了这位诗人为了吟诗不辞辛苦的情景。寺庙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殿内有这位诗人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塑像和壁画,壁画表现了这位大诗人因吟诵诗歌留下千古不朽的故事情景,这个故事就是“推敲”。
好了,知道了“推敲”,想必应该知道这位大诗人姓什么叫什么了——他就是读书人都知道的两个字眼“推敲”来路第一人——贾岛。
如上边说的那样,纪念贾岛的寺庙在北京房山区,看来他应该是北京人,至少是北京房山区人,怎么墓地会在四川安岳呢,这就得有个说道了。
距今1239年前,也就是公元779年的唐朝盛世,贾岛出生在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也就是现在北京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涿州市一带。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比较寒微。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唐朝叛军头领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长期为军事重镇,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
年轻的贾岛看不到自己的光明,又迫于生存,19岁就与自己本家弟弟一起进了庙门当了和尚,弟弟取法名无可,贾岛取法名无本。无可专心修行,细心念经。贾岛则非常喜爱诗歌,不管吃饭睡觉,行走坐卧,总是口不离诗,诗不离口,常常为构思一句美妙的诗句而忘乎所以。
喜欢诗歌的贾岛自然就脱不了俗,感觉庙宇太无聊的贾岛,不久就离开庙宇,到京城去拜见一个名叫张籍也是喜欢诗歌的人。之后,就滞留京城,仍然沉迷吟诗,乐此不疲。
一天,长安街上,人们纷纷避让一个威风凛凛的仪仗队,单单却有一个人骑着毛驴,口里念念有词,手上则比比划划,竟然毫无知觉的闯进了仪仗队。你说这个仪仗队是谁?——是京兆伊韩愈。京兆伊韩愈什么官,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贾岛撞进韩愈的仪仗队,不说是死罪,至少也要被打个半死。
然而,贾岛不仅没有被打个半死,相反却从此成就了一段美名。韩愈把贾岛叫到身边,问明了贾岛撞进仪仗队的由来,居然就与贾岛成了很好的朋友。
原来,贾岛前一天骑着毛驴到城外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到李凝的家时已经夜深人静,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敲门因而没人应答,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贾岛突然来了灵感,就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骑着毛驴返回时,老是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一忽儿做推的动作,一忽儿做敲的动作,好像疯疯癫癫引得路人不断笑话。就这样,贾岛不知不觉撞进了仪仗队。
大文豪韩愈听了贾岛的诉说,居然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感觉就很活泼?”贾岛对此表示赞同。
贾岛不但没受处罚,从此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而“推敲”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到达最佳境界。
韩愈是京城高官,又是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满朝文武都很敬重韩愈,贾岛成了韩愈的好朋友,经常出入韩愈的官邸,人们也就对贾岛刮目相看。韩愈觉得贾岛才思敏捷,应该是做官的料子,就劝贾岛不要当和尚,还俗考取功名。
然而贾岛却一次一次考试不中,还是以吟咏作诗为乐。不少文武官员尤其是嫉妒他的一些文人,虽然看不惯他,但碍于韩愈的面子,没有怎么样他。公元824年,韩愈病逝,贾岛失去了一个懂得诗歌的好朋友,更失去了为他撑腰的靠山。
那些对他嫉妒的人就想法子挤兑他,恰好贾岛做了一首《病蝉》诗,权贵们说他这首诗是考场内举止疯狂所写,不仅破坏了科考秩序,还讥刺朝廷,将贾岛列入“十恶”之人,驱逐出京,先是贬到长江——今天大英县——做主簿,也就是在县衙打杂当秘书。
之后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担任司仓参军,也就是而今通常说的粮站站长,当了个管理粮食的小官。后来准备改任管理人口的司户参军,然而还没正式履行这个职务,贾岛就于公元843年8月27日染上疾病而去世,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泉山麓。
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详情。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保存完好。唐朝以来贾岛的故乡北京房山区则建有贾公祠,公元2005年国家重建,成为历史文化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