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诗人的两次交通事故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唯喜做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功夫,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今人知贾岛,多因他那句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和那个被人传诵千年的故事——苦吟诗人骑跛驴沉迷于“炼字”之时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驾,一场交通事故终以两位雅士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之交收尾,才子雅事,广为流传。
可巧的是,这位诗人贾还遭遇过另一场交通事故,结局全然不同,恐怕鲜为人知,让我们读一读典籍的记载吧——
《唐才子传·贾岛传》载:……(岛)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是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旁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译文如下:
贾岛曾经骑跛驴打着伞,横穿大道。当时秋风正猛烈地吹着,树上掉下来的枯叶堆积可扫,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正思索对句,茫然无所得,忽然想到用"秋风吹渭水"作对,高兴地自己不能控制,因此冒犯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被关押了一夜,天亮时才获释。
贾岛后来又乘空闲骑着跛驴去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吟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僧推"改为"僧敲",用心琢磨这两个字还不能定夺,就有节奏地诵读着,并伸手做出推门和敲门的姿势,旁边的人看着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正好带着车队出来。贾岛不知不觉撞到第三节车队中,韩愈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贾岛拉到韩愈马前。贾岛把具体的情况如实地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韩愈立马良久,说:"敲字好。"于是与贾岛并骑而归,共同讨论作诗之法。韩愈与贾岛结成平民之交,于是将写作诗文的方法传授给贾岛。贾岛还了俗,考中了进士,从此出了名。
哎呀!两相对比,斋主忍不住叹息:交通事故这种事,尤其冲撞的是手握权利之人,任你肇事者是文人雅士还是山野村夫,结局如何,得看对方是谁、人品如何。倏忽得遇知己、倏忽牢狱之灾,小人物如何能左右?
传记中关于贾岛本人的一段记述读来也颇令人感慨: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一代才子,甘做诗奴,痴相跃然纸上,让人敬佩他,又怜惜他。
附“肇事”诗《题李凝幽居》如下,与读者共赏: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