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离世之日,家无一钱,你知道其墓冢在安岳吗?

贾岛离世之日,家无一钱,你知道其墓冢在安岳吗?

  

  《明话传媒》今天力推帅哥加才子的许永强的一篇美文,寻踪探宝的对象是贾岛大诗人。在四川安岳县城南郊安泉山,山腰翠竹环绕的半山腰有座墓冢,至今近1200多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被称为“诗奴”的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墓葬。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

  

image


  史迹明探

  许永强/文

  在四川安岳县城南郊安泉山,山腰翠竹环绕的半山腰有座墓冢,至今近1200多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被称为“诗奴”的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墓葬。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他的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

  为僧入俗皆难——把自己比成牛羊不如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31岁前曾十余年赴考均 “连败文场” 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

  关于贾岛出家的时间,资料没有任何记载。《唐才子传》谓岛:“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从史料记载中得知,长年的科场失意加上生活的重压,贾岛无奈之下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

  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当时两人一道出家。无可,在中国文学史上声名不显,但其在我国的晚唐时期也是一位颇有诗名的僧人,被称誉为“诗僧”。

  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虽身在佛门,贾岛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耐不住寂寞,贾岛杀了回马枪;而无可仍在合掌向佛。贾岛还俗时曾有约,将来仍出家,可一落尘网便被裹住。无可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贾岛说,我怎么能忘啊?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他对佛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但说是说,行动是行动。

  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与常人往来——作诗苦吟闯出“推敲”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苏轼(《祭柳子玉文》),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他在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诗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并因此惹出两次交通事故。

  一日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京兆尹刘栖楚车驾,被拘一夜。后人认为这个故事真伪不可考,贾岛诗集里有《寄刘栖楚》诗,中有“友生去更远,来书绝如焚”之句。由此看来,贾岛与刘栖楚应该是朋友,刘栖楚似无理由把朋友抓来关一夜之理,可惜典籍中对此并无记载。

  之后,贾岛又冲撞了另一位京兆尹的车驾,而且还和这位高官成了朋友,这人就是韩愈。一天,贾岛又骑驴去拜访朋友李凝,路上得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推”字不如“敲”字好,于是在驴背上反复琢磨,并以手作推敲之状,结果误入了韩愈的车驾之内。卫士把贾岛押到韩愈面前,贾岛禀明原因,爱惜人才的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跟贾岛一起“推敲”,并建议说,“敲”比 “推”好。之后将贾岛带回府邸,谈诗论道,相见恨晚,结为布衣之交。贾岛正式成为韩愈的门徒,也成为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晚唐的李洞还铸了一个贾岛铜像放在自己头戴的方巾中,手持念珠,一天口念“贾岛佛”不下一千遍。南唐诗人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佛。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佛”而心满意足吧!

  

image


  敢说宣宗不懂诗——跟皇帝争夺诗稿被贬官

  韩愈对贾岛的才华十分欣赏,曾写诗说:“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把贾岛看作是上天派来,顶替刚去世的著名诗人孟郊位置的诗人,褒赏有加。靠着韩愈的赏识和推荐,贾岛终于考上了进士。

  贾岛时刻想推销自己,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诗中可以看出。然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贾岛一见,火从内发,故作诗嘲之。

  他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乾寺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宣宗,便瞪眼嚷道:“看你穿得衣服这样鲜亮,长得又是如此肥头大耳的,就不是一块懂诗的料!”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据说他后来被贬谪到长江(今四川蓬溪县)担任主簿一职,就跟这事儿有着绝大的关系。后来有许多诗人为他鸣不平,如唐人安程锜在一首诗里就有句说贾岛“夺卷忤宣宗”;李克恭也有诗句称“宣宗谪去为闲事”。

  孤贫潦倒,宦途极艰,一生很不得志的诗人,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 “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 “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image


  为诗艺洒尽心血——死时只有一病驴一古琴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树,史书不载。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仕宦后,读书吟诗的癖好依然不改。

  唐开成五年(840年),61岁的贾岛被任命为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在南楼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安葬在安岳县城南郊安泉山。

  葬墓,长7米,宽、高各3米,石条镶砌为垣。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贾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由于风化,加之拓印者黑墨的浸蚀,已经很难辨认。

  《安岳县志》载贾岛生前好友苏绛《贾司仓墓志铭》称:“贾岛于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于普南安泉山”。李洞《贾岛墓》诗云:“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消?位卑终蜀土,诗绝占唐朝。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李洞,是贾岛的狂热追随者和忠实信徒。因避朱泚之乱入蜀,在普州城北大云山“凿石为洞,读易其中”。他在贾岛墓前“立石为标”,此即后世安岳所传的“李洞碑”。

  一般的说法,贾岛墓有三处,一处在安徽当途,一处在河北涿县(即唐范阳,今房山),一处在四川安岳。贾岛一生清贫,且无子女,处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和七月盛夏酷暑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扶枢数千里归葬故乡房山;更不可能无缘无故旅葬千里之外的安徽当涂;北京房山的贾岛墓,应是具有纪念性质的衣冠墓。至于安徽当涂青山的贾岛墓,则可能是好事者所伪托。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还俗,不如诵经?这就不得而知了。诗人为写诗的认真与执著千百年来却影响着后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寄友人

唐代 贾岛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
我常有投迹,君亦知此衿。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

荅王建

唐代 贾岛

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时扫高槐影,朝回或恐过。

题隐者居

唐代 贾岛

虽有柴门常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寄长武朱尚书

唐代 贾岛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角吹边月没,鼓绝爆雷残。
中国今如此,西荒可取难。白衣思请谒,徒步在长安。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

唐代 贾岛

濯志俱高洁,儒科慕冉颜。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寂寥窗户外,时见一舟还。

送陈判官赴绥德

唐代 贾岛

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
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丝竹丰州有,春来只欠花。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