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枉别山中客,殊非世上人:贾岛的推敲

枉别山中客,殊非世上人:贾岛的推敲

  昨日与友人闲聊,说到“羁旅京华”一词,顺着提了几句贾岛的旧事。是时天色昏昏,车流滞涩,连带着谈天也是浮云掠影。如今回想,大抵就是蜻蜓点水,旋停旋飞,史事故实皆未深说,浅浅带过罢了。

  其实,见“羁旅京华”四字,先想到贾岛,是挺没有道理的。且不论古今羁旅者几多,只说后世提到贾岛,所言及的多是焦思苦吟,而非蹭蹬终生。是了,焦思苦吟。无非就是课本上灰线勾的一幅小像:枯瘦的诗人端坐在驴背上,神经兮兮地做着怪异的手势。推敲。

  拿着课本上了许多的语文和历史课,心里于是也留下许多的小像:自沉汨罗的屈原,推敲文辞的贾岛、孜孜抄书的宋濂。好像知道了许多人和事,细思却如观皮影戏:远远的幕布,薄薄的纸片人。这其中的缘故,大抵还是对其人其事所知甚少。因为生疏,所以如同是对着高山长河,数着生卒、经历、交分已是勉强,又如何能琢磨透平生爱恨,心绪情思。了解不深,于是史书上一个个名字,一个个模糊的背影,也就成了一捧薄薄的纸片人。

  有时候我觉得,读一人的列传也好,诗文也罢,实则也是在试图丰富那个薄薄的纸片人。仿佛画像。初是丹青不著,白纸一张,至半则眉眼未勾,轮廓已成,末了方能纤毫毕现,风神俱出。如此再论古人,也能免于无情。

  扯远了。

  说回贾岛。其实推敲这个典故早已用得人尽皆知,本不该再提。然而抛开炼字之苦、作诗之勤,总觉得尚有特动人处,不忍全然带过。因为当时贾岛并非是有意拿着这句诗去拜访韩愈,而是正坐在驴背上琢磨,太过于专注,以至于不意冲撞了韩愈的车驾。韩愈问得缘由,思索再三,建议贾岛用“敲”字。之后二人盘桓三日,成布衣之交。我无意多谈“推”、“敲”二字的高下,只是彼时韩愈公卿之身,贾岛一文不名,而能平等相待,倾心相交。这件事情每每想起,都觉得温厚而有风致。

  贾岛也曾因为吟诗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关了一晚上才放出去。非言刘栖楚有过,然而两相对照,能见韩愈爱才之心。

  贾岛彼时身在京洛之间,并非浪游,实是为科举而来。贾岛早年家境贫寒,与从弟无可一同落发为僧,如此十余年。而功名之心不死,在元和中脱了僧籍,前往京城应考。偏偏命途乖张,屡试不中,遂羁旅京华,晚年得为一小小长江主簿,卒于任上。

  如此蹭蹬终身,虽是极不幸,在士人中也并非罕见。然而每每思及阆仙生平,却觉得尤其不忍。这个人终了一生,无论是作诗还是求官,皆抱着一种很深的执念。这种执念让他抛却了佛门清净,在屡败屡战的苦痛中挣扎求索了一辈子。

  其人作诗,呕心沥血,焦思苦吟,自况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人评《长江集》,曰僻涩。贾岛抛却全幅心力雕镂词句,无奈仍是才力不逮,格局不开。从前有个以苦吟闻名的诗人卢延让,有句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到稼轩手里,出来就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相似的风景,相似的意思,然而这点铁成金的一道坎,卢延让终于无法跨越。如此种种,思之惟叹奈何。

  至于科考,贾岛更是不愿释怀,蹉跎半生,竟至于“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纵然如此,仍不能抛却用世之心。贾岛有诗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其人,写得气短力微,瘦骨伶仃,这四句却写得侠骨风流,豪情满襟。昔时李贺亦是一身病骨,偏偏愿意作“提携玉龙为君死”这般的金铁之音。过去是豪情壮语,细品却是一番心力空负,万般寂寥。

  或曰诗人用情,有入而能出,有往而不返,前者超旷,后者缠绵。如贾岛者,大略便是后者,不能得,亦不能舍,中心郁结,终成作茧自缚。这些事情,想想很令人难过。若是陶潜或者苏轼那样的人,如此境地,尚能自遣;但搁在阆仙、义山这些人身上,便只能是在悲愁郁结中,往而不返。

  贾岛还俗后,其从弟无可仍在佛门。后来贾岛留在长安应考,无可游越,贾岛曾作了一首《送无可上人》,末两联云: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一人独行已是寂寥,偏偏连这一人都不写,而出之以一影独行,何等空寂冷清。至于靠着树歇息,又要强调数次,更可见疲惫。手足分离之忧愁,漂泊羁旅之惶惑,尽在其中。大概贾岛在求官的长路上并非全然的坚定,所以才会有后一句“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山间林下,佛门清净,贾岛心中实有不舍,然而名心一点,终于让他在举场里浮沉了半世。

  无可一直记得和贾岛的烟霞之约。长庆元年的深秋,无可途径庐山西林寺,作了一首《秋寄从兄贾岛》,诗曰: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颔联真是神来之笔。萧萧落叶,听成雨声。而意又不在听雨,长夜不眠,实为思人。一层层想开去,真是缠绵深曲。而五六句则是说往昔兄弟二人共住长安,贾岛屡试不第,忧思成疾,于是生出退隐之心。无可很希望他能脱开尘网的束缚和羁绊,但也终究不能插手兄长的选择。所谓“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是喟叹,也是自遣:他选择了求官,所以才迟迟不来赴约吧。

  贾岛终于没有回去。

  他羁旅京师数十年,仕途黯淡,又逢孟郊、韩愈接连病逝,愈发孤苦无援。勉强赴长江任职,亦是官小禄微,至死家徒四壁,所余惟一驴一琴罢了。有时候我在想,贾岛是否曾有过悔意。然而有或者没有,都已不再重要。这个人终于辞山入世,去而不返。只是每每将“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与“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放在一起共读,都不免要生出无可奈何之叹,摩挲凭吊,不能自已。所谓“天心人事迥难猜”,所谓“离阔如此,如之奈何”。

  和贾岛同代有一小诗人刘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终无所成。论起生平,与贾岛颇有类似,他曾写诗赠无可上人曰:

  十年期是梦,一事未成身。

  枉别山中客,殊非世上人。

  虽是自况,放在贾岛身上,亦是十分精当。精当,也凄凉。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皇甫荀蓝田厅

唐代 贾岛

任官经一年,县与玉峰连。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客归秋雨后,印锁暮钟前。久别丹阳浦,时时梦钓船。

寄董武

唐代 贾岛

虽同一城里,少省得从容。门掩园林僻,日高巾帻慵。
孤鸿来半夜,积雪在诸峰。正忆毗陵客,声声隔水钟。

荒斋

唐代 贾岛

草合径微微,终南对掩扉。晚凉疏雨绝,初晓远山稀。
落叶无青地,闲身著白衣。朴愚犹本性,不是学忘机。

送郑山人游江湖

唐代 贾岛

南游衡岳上,东往天台里。足蹑华顶峰,目观沧海水。

灵准上人院

唐代 贾岛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
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送天台僧

唐代 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