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苦难是人间的一个常态

范仲淹:苦难是人间的一个常态



  北宋名臣范仲淹,出生后一年即丧父,母亲为生活所迫而改嫁。范少时在附近山中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后来他又到南京应天府书院免费就学,入学后,范昼夜不停地苦读 ,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长期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也不济,一天只能喝上一顿。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了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他政治抱负的深刻表述。为官数十载,范在朝廷犯颜直谏,多次遭贬。他又推行了庆历新政,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他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是苦难造就了范仲淹的一生,也是苦难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精神。

  


  上帝造物,给予人们胜利的喜悦,家庭的幸福,友情的滋润,爱情的甜蜜。但也给予人们各种各样的苦难。什么是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人们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这既有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也有个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家庭极度的贫困,重病乃至绝症在身,亲人的意外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遭受不公正的对待等等。

  苦难的果实是苦涩的,不同的人面对苦难的人生做着不同的诠释。悲观者,逃避苦难,或被苦难压倒,因此也远离了成功的花环,幸福的美酒。坚强者,正视苦难,向苦难作拼死的搏斗,在经历了一番艰难竭蹶之后,也终于苦尽甜来,赢得最后的成功与幸福。

  苦难常常把人逼到无奈和困惑的地步,可也往往让人因此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苦难又是一段风雨路,跌倒了爬起来才知寻路的重要和开路的不易。而走过那段泥泞和坎坷,人就会变得勇敢而无畏。因此,苦难对人生有三种意义:一、让你多了一种体验,使你的生命更加丰富,人格更有尊严;二、为你战胜更多苦难积累了经验,使你能够坚定地走完人生的风雨路;三、战胜苦难,就是战胜了恐惧,这从根本上具备了战胜一切苦难的人格力量。可以说,苦难感、幸福感、成就感与人生意义,在人的生命中是融为一体而交感互动的。

  如今,中国经济的开始腾飞,物质条件比较充裕,使我们这一代人中淡化了苦难的存在,有些年轻人甚至喊出了“80年代后出生的我们不要苦难”的口号,面临着这种毫无忧患意识的思想,我认为,苦难并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你要也好,不要也罢,苦难都是生命中无法遮掩的真实,都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且不说个人和家庭无法摆脱苦难的阴影,就是一个企业,只要有竞争,就有风险,就有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所以,曾经有家企业就以“苦难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精神之本,他们认为:苦难,是自已终生进步的阶梯;苦难,是自已终生进取的不竭动力;苦难,是自已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由之路。唯有清醒地正视苦难,并最终克服和战胜苦难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认为这样的苦难意识,正是一个清醒的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品格,也是他将取得更大成就的驱动力。

  苦难是人间的一个常态,苦难情结是人类永远的精神纠缠。苦难常不期而至,也会突如其来地降临到某个人的头上(比如,遭地震、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空难、车祸、塌方等等造成的意外伤亡)。所以,即使是躬逢盛世,或生长在幸福之家,也应该有苦难意识,也要有作好迎接苦难的思想准备。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二首

宋代 范仲淹

盛府兼名邑,荣归指故林。
多年望乡泪,万里倚门心。
江馆春寒薄,山程晚翠深。
板与迎侍日,桃李正芳阴。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四·夜

宋代 范仲淹

春色人皆醉,秋光独不眠。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宋代 范仲淹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

宋代 范仲淹

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
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留题小隐山书室

宋代 范仲淹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明月

宋代 范仲淹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
清风如未回,敢望无云起。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