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国邦,一位有态度的士大夫

范仲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国邦,一位有态度的士大夫

  


  他与包拯同朝,他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他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后居住在苏州吴县。

  他写下《岳阳楼记》,他是那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

  他是有态度的士大夫范仲淹。

  坎坷生活,有态度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曾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属于掌管当地军政、民政机构的机要秘书,是节度使的下属,按理说,范仲淹家境应该过得去。但是范仲淹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母亲没办法,为了养活儿子,维持生计,只能改嫁,嫁到山东长山一户朱姓人家,范仲淹不得不改姓朱,叫朱说。

  当地朱家是个富裕的大户,但范仲淹是个有态度的人,而且自己不是朱家的亲生骨肉,难免受人家脸色影响,为了磨炼自己,就经常独自去离家不远的寺庙里静心苦读,过清苦生活。

  有一天,范仲淹看到朱家兄弟生活很奢侈又浪费,便希望他们能节俭一些。兄弟没能理解范仲淹的态度,很不高兴地说:“花的是我们朱家的钱,你管不着!”范仲淹便与其兄弟理论,不料,被兄弟提及母亲改嫁的往事,彻底打击了范仲淹,受了震动伤心的他下定决心离开此地去外地求学。

  


  


  苦读出仕,有态度

  


  为了求学考取功名,有态度的范仲淹来到了应天府书院。在书院读书期间,他每天都很用功,晚上看书看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有时读书入迷,连饭都顾不上吃。

  据说,他在书院读书生活更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粥,放在一边,饿了就就着咸菜末吃。同学的父亲得知,还曾叫人送饭给他吃,但范仲俺是个有态度的人,他从小已经练就艰苦的意志,习惯了粗茶淡饭,别人给的饭菜,他未曾尝过一口。

  有一次,宋真宗带领文武百官去安徽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应天,今南京,全城人都去围观看热闹,去目睹龙颜,包括范仲淹的同学,但他却不为所动。有同学还招呼范仲淹一同去看,他却淡淡地说:“将来再见也不迟。”

  当时,读书人参加科举前,都要到寺庙烧香祈福,求神灵保佑,考试及第。范仲淹赴考前,也和同学去了寺庙祈求金榜题名。当时,寺庙有一算命先生,据说很灵,随行同学有去看相算卦的,范仲淹也一起去了。

  到范仲淹算卦,他先问,“您看看,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算命先生一听,看了一眼范仲淹,觉得他无理取闹,便没理他。范仲淹看算命先生不理他,便改口说:“做不了宰相,能当看病的大夫吗?”算命先生觉得范仲淹很奇怪,心里又好奇,就问他:“你不是想当宰相吗?怎么又改大夫了?你这转变太大了。”范仲淹答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只想济世救民。”算命先生感觉他的志向很了不起,大大地给他一个赞,还说:“有此心,真宰相也!”

  结果,宋真宗路过应天的第二年,算命的当年,他考中进士,在首都东京皇宫见到了皇帝。

  


  为官为民,有态度

  就这样范仲淹进入了官场,有态度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更正姓氏,还姓范,改名仲淹。初入官场的范仲淹深知民间疾苦,曾写一首《江上渔者》,反映渔民辛劳,表达了自己对劳苦百姓的同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36岁那年,当兴化县令的范仲淹带领百姓治理水患,践行为官是为民的态度,修筑补旧海堤,历尽千辛万苦重新筑起了一道防水大堤,重修了捍海堰,百姓田地和盐场得以保护,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也重新返回了家乡。爱民的范仲淹也因政绩突出,被提拔调回首都东京。

  调回京师的范仲淹受不了朝政的腐朽,对时弊多思考,坚持自己的态度,多次谏言,因次,得罪不少权贵,先后被贬三次。

  第一次被贬,官场朋友们把他送到东京城门外,给他点赞,赞他不畏权贵,虽然被贬,但“此行极光荣”。

  后来再被贬,也有朋友安慰继续点赞,说“此行愈加光荣”。

  第三次被贬,还有朋友继续安慰,说“此行尤为光荣”。

  三起三落的范仲淹听后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

  面对三起三落,范仲淹豁达乐观的态度就像他曾写的一首诗《野色》一样。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野色》

  戍边征战,有态度

  起起伏伏的范仲淹,在五十几岁时,迎来了一段戍边生活。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国,挥军侵犯北宋边境,宋军大败,西北告急。

  公元1040年,宋仁宗召回有态度的范仲淹,调往陕西,出任知延州,担任边防副司令。

  到任后,他有自己一套治军思路,主要是整顿军队,修改制度,训练士兵,修筑军事工事和要塞,节省边境财政支出等措施。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打出后,边防加强,军队战斗力加强,同时,他招抚当地羌族等少数民族百姓,对西夏形成孤立局面,最后,迫使西夏向宋称臣,达成议和。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寄林处士

宋代 范仲淹

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锺下钓台。
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

游庐山作

宋代 范仲淹

五老闲游倚舳舻,碧梯岚径好程途。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依韵酬章推官见赠

宋代 范仲淹

姑苏從古号繁华,却恋岩边与水涯。
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
山人惊载乌纱出,溪女笑隈红杏遮。
来早又抛泉石去,茫茫荣利一吁嗟。

江上渔者

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赠方秀才

宋代 范仲淹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 其二

宋代 范仲淹

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

仙骨岂曾移静节,帝心终是竭嘉猷。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