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的儿子,竟然也如此优秀……

范仲淹的儿子,竟然也如此优秀……

  


  今天登场的主角,是北宋名臣——范纯仁。

  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也正常。毕竟,从古至今,“星二代”的名气,少有能赶超上一代的。范纯仁不出名,也一定程度上怪他有个太出名的爹——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千古,以致很多优秀的范氏子孙都淹没在了他的星光之下。但事实上,论官职,范纯仁并不比他老爸低,论才干,他也并不比他老爸差,而且他身上同样闪耀着许多人性的光辉。

  在家庭中,范纯仁是个孝顺的暖男。

  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二十三岁便中了进士。当时朝廷调任他到武进县任知县,但他却以离家太远为由拒绝赴任。随后,朝廷又改派他当长葛县知县,可他还是拒不前往。连父亲范仲淹都看不下去了,问他道:“长葛县离家又不远,你还有什么理由推辞?”

  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也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

  


  就这样,直到1052年范仲淹去世后,他又守丧三年才出仕为官,这时已到而立之年。偏偏范纯仁的哥哥又患了重病,纯仁便开始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哥哥。当时贾昌朝驻守北都,请他去做幕府,他以照顾哥哥为由推辞。宋庠推荐他试馆一职,他又辞谢道:“京师不是我哥养病的地方。”

  为了家人,范纯仁错过了很多事业腾飞的机会,有人骂他迂腐,但他并不以为然。直到哥哥去世后,他默默将其安葬,从此才将精力放到自己的事业上。

  范纯仁做过很多年的地方官。为了百姓,他曾一次次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在他担任襄邑知县时,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践踏了庄稼,范纯仁便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陛下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敢如此?”就把这事向宋神宗禀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范纯仁反驳道:“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任由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宋神宗听说后,不仅下诏释放了他,并且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

  


  范纯仁担任庆州知州时,秦中一带正闹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纷纷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批复下来,人不都饿死了?别担心,出事儿了我一个人担!”后来范纯仁遭到指控,皇帝派朝臣来查办,正值秋季大丰收,百姓便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

  步入朝堂,范纯仁富有主见、正直敢言,颇有家父风范。

  宋神宗时期,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范纯仁却不停地上奏弹劾,认为变法操之过急,结果因此得罪王安石,被贬出京。直到王安石失势,司马光当政后,范纯仁才在司马光的照顾下被调回京师,当了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备位经筵。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反对者,现在权力重新回到他手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废新法。

  


  这时,曾饱受王安石打压排挤的范纯仁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新法已推行多年,改掉其中过分者即可,而青苗法、募役法等有助于富国强兵,不应该骤然废除。可惜司马光并没有听他的。

  宋哲宗时期,官至宰相的范纯仁数次上疏言党争之害。他说:

  朝臣本无党,但善恶邪正,各以类分。过去先父与韩琦、富弼同在庆历年间执政,各自举荐贤能,结果被当时的流言蜚语指责为朋党,三人相继被罢免补外。造谣者公然相庆曰‘一网打尽’。此事未远,愿陛下戒之。

  见朋党之争又起,他再次上疏道:

  朋党之起,盖因趣向异同,同我者谓之正人,异我者疑为邪党。既然恶其异我,则逆耳之言难至;既喜其同我,则迎合之佞日亲。以至真伪莫知,贤愚倒置,国家之患,率由此也。至如王安石,止因喜同恶异,遂至黑白不分。

  范纯仁一生信守“忠恕”二字。他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已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

  宋哲宗时期启用章惇为相,章惇排除异己,将大臣吕大防贬往岭南,并放言:此数十人,当终身不得回来。范纯仁听到之后十分忧愤,准备上疏为吕大防申辩。家人劝他不要以此触怒皇帝,万一被贬远地,以他的高龄身体吃不消。范纯仁说:“事至于此,无一人敢言,如果能让皇帝回心转意,才关系重大,不然,死亦何憾。”然而一纸奏疏还是把他自己拖下了水,范纯仁被贬到永州。当时范纯仁已经双目失明,听到任命欣然前往。有人说他为博取名誉,范纯仁说:“我已经七十岁了,双目俱丧,万里之行,还有什么想法?只恨区区爱君之心,无法被人尽知,如果避好名之嫌,那就没有为善之路了。”

  


  范纯仁时常告诫子弟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心怀不平,听到子弟们怨恨章惇,范纯仁必怒而制止。前往永州的路途异常艰辛,有一天过江时,船翻了,大家把范纯仁从水里救出后,老爷子一点也没恼怒,反而质问子弟们,“你们看,船翻了,难道也是章惇害的吗?”

  到了永州没多久,有一天,二儿子范正思高兴地告诉父亲:“你的朋友韩维不是也被贬了吗,最近他的儿子跟章惇申辩,说他父亲执政时曾与司马光不和,韩维因此被免除了贬谪。当年您不是也反对过司马光吗,咱们也可以以此为借口。”

  范纯仁对儿子说:“我当年因为司马光推荐,官至宰相,过去我们同朝论事意见不合没问题,但你们今天的这番言论却很有问题。与其有愧心而生,不如无愧心而死。”

  后来宋徽宗继位,授予范纯仁光禄卿,分司南京,还派人去给范纯仁赐茶药,不久又以观文殿大学士诏之,纯仁辞谢。后来宋徽宗每次看到辅臣都要问到范纯仁的身体情况,叹息说:“范纯仁,如果能见他一面足以。”公元1101年,范纯仁于熟睡中逝世,享年75岁,谥“忠宣”。

  


  范纯仁身上有很多他父亲的影子,如忠直、善良、勤勉、清廉。而他身上,也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质,如通透、清醒、理性,因此纵使他一生起起落落,却始终没有陷入党争之祸。

  《宋史》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说他“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 如果范仲淹泉下有知,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骄傲吧!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风水洞

宋代 范仲淹

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
春尽桃花无处觅,空馀流水到人间。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

宋代 范仲淹

汉陂高兴自飘飘,何必天台渡石桥。
潭上药灵多饵菊,林渡诗逸半书蕉。
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
客有赤松盟约在,异时猿鹤不相辽。

青郊

宋代 范仲淹

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
愿得郢中客,共歌台上春。

南楼

宋代 范仲淹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

钓台诗

宋代 范仲淹

汉包六合冈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