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可能是一个被我们低估的经济学家

范仲淹可能是一个被我们低估的经济学家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宋代的名人,范仲淹。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知道范仲淹是北宋的一个著名文学家,他帮兄弟滕宗谅写的《岳阳楼记》已经成为古今中外软文的典范,他的传世词作虽然不多,但是依然不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千古名句。

  再学一会儿历史,你就会发现,范仲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在西北和韩琦牢牢限制住了西夏的蚕食,稳定了好水川大败之后的不利局面,西北童谣谓之“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在宋人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里,还记录了关于范仲淹的一则轶事,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因为富弼、范仲淹等人主导的庆历新政的失败,范仲淹被调离中央政府,到地方上任职。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调任杭州知府。第二年春天,两浙一带开始闹饥荒,真正的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范仲淹的治所杭州也处于灾区,除了发粮赈灾之外,范仲淹还下达了三道奇怪的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在西湖开展轰轰烈烈的龙舟比赛。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个比赛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系列赛,从春天一直搞到了夏天,隔三差五就搞几场,跟我们现在的联赛差不多了。

  不但让老百姓自己开展群众体育运动,连官方都参与,范仲淹亲自带头,率领杭州的官员到湖边,排着队举行大爬梯,什么音乐爬梯、灯光爬梯、篝火爬梯、烧烤爬梯、冷餐爬梯……换着方地搞,吸引了大批工农兵学商前来参与,“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第二道命令是:各个寺庙立刻大兴土木之役。

  范仲淹把杭州所有寺庙的主持都叫到自己办公室开会,跟他们说,趁现在闹饥荒人工便宜,你们赶紧修寺庙,不管是佛像还是房屋,缺什么就修什么,实在是不缺,拆了旧的翻新也行,反正赶紧动起来。

  有了范仲淹这么一号召,各个寺庙果然大兴土木,整个杭州地区别的不敢说,寺庙的恢弘指数在全国评比里直线上升。

  第三道命令是:赶紧翻新政府的房屋和仓库。

  翻新的内容包括杭州城的衙门、官员宿舍、粮仓、钱库……反正只要是公家的房屋,但凡有点陈旧的,见什么翻新什么。

  工程之浩大到了什么程度呢?“日役千夫”,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上千个劳力在政府的工地上忙碌不堪。

  范仲淹的这些招数,终于引起了监察部门的注意。本来在庆历新政中就得罪了不少人,这一下,弹劾他的奏章雪片一般飞向仁宗的办公室,主要内容就是十六个字:“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这十六个字基本上把范仲淹从能力上和态度上两方面都否定了,算是非常严重的评价了。

  仁宗当然就要范仲淹拿话来说,别人都在规规矩矩地赈灾,你看你在搞些什么花天酒地、劳民伤财的事儿?

  范仲淹不慌不忙地一条一条地给仁宗把自己的思路捋了一遍:

  第一,现在虽然是闹饥荒,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没钱,政府有一些,寺庙有一些,富人有一些,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有钱的人把钱拿出来,接济穷人;

  第二,拿钱是肯定要拿钱的,但是不能白拿,政府还好说,本来就有赈灾的义务,但是你让寺庙和富人白白拿钱出来,他们肯定不愿意,只能想办法刺激他们消费;

  第三,龙舟比赛是杭州的传统娱乐项目,用这样的方式来聚集人群,一方面有钱人可以去消费,另一方面没钱的人也可以去提供服务,抬轿子、搭戏台、卖艺、卖手工艺品、卖水啥的,都能挣点钱;

  第四,不管是寺庙还是官舍,利用现在劳动力过剩的良机赶紧做工程,增加就业机会,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和吃饭问题,寺庙和官舍也能比平常要少花一点工资,两相情愿,一举两得。

  这一番话,说得仁宗心悦诚服,弹劾范仲淹的政治对手也无话可说。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也就是说,皇祐二年的这场大饥荒,江浙一带只有杭州一个地方老百姓情绪稳定,没有逃荒的人。

  仁宗一看,这样的方式还真可行,于是就把“一边发粮食、一边做工程”写进了赈灾条例里,当成一个基本制度来执行。

  千年之前,范仲淹就明白了不能单纯地用行政命令来逼捐,或者用粗暴的方式来平均财富,而是用刺激消费、增加就业的方式来振兴经济度过难关,可以说,他真是一个被我们低估的经济学家了。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上汉谣

宋代 范仲淹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
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
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
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
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
自從混沌死,淳风日衰靡。
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
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
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
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
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
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春。
明与日月久,恩将雨露均。
帝力何可见,物情自欣欣。
人复不言天,天亦不伤人。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
吾当饮且歌,不知义与黄。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四

宋代 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宋代 范仲淹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宋代 范仲淹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瀑布

宋代 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依韵酬李光化见寄

宋代 范仲淹

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
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
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
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