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冬至,宋仁宗率领文武百官给母后章献太后刘娥祝寿。
那时候的章献太后权倾朝野,宋仁宗几乎就是她的一个傀儡,章献太后甚至已经有了想要当武则天的心思。
尽管朝中时不时有人劝章献太后把权力还给仁宗,但是章献太后的态度总是非常暧昧。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以,但是没必要。
但是冬至上寿这件事情,激怒了范仲淹,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小的秘阁校理(大致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编校),他直接上书给皇帝表示反对,遣词造句也毫不留情。
他说:“你要孝敬你妈,我们无话可说,你爱怎么磕头就怎么磕头。但是你别拉着百官一起磕头,那是你妈,不是我们的妈。”
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章献太后病逝。
朝廷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心想现在已经二十三岁的仁宗终于可以亲政了。
但是不知道章献太后脑袋里抽了一个什么风,留下一个遗言,要让自己的好姐妹杨太妃继续当皇太后,并且还要参决军国事。
按道理说,太后的遗言是不能不听的,但是这样做又让仁宗特别难受,好不容易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又来一个人管着。
这种事情很微妙,稍不注意就要落一个“不孝”的罪名,所以场面就有点僵住了。
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范仲淹又站出来说:“刚刚死了一个太后,现在又来一个太后,到时候天下人难免议论纷纷,说皇上是个妈宝男,干啥都离不开妈。到时候你还怎么立威天下?太后的遗诏,大家就当没听说过,这事儿就过去了。”
这个提议非常顺利地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实,大家伙心里都这么想的,只是盼着有楞头青站出来主动说而已。
还是这一年,江淮一带闹蝗灾,又兼发旱灾,搞得今天的浙江、安徽、江苏、山东一带问题有点具体,很多人都吃不上饭了。
范仲淹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上书请仁宗安排人到灾区去视察救灾。
仁宗当时手里一摊子交接的烂事儿堆着,又在忙着追封生母李宸妃为太后的大礼,不知道怎么就把赈灾这件事情忘了。
范仲淹就准备催一催仁宗,他上书给仁宗,但是又不好好说,里面写了一句很严厉的话:“灾民饿了有些日子了,你怎么不管呢,假如饿你半天,你怎么想?”
仁宗看到这句话,终于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派范仲淹去灾区开仓赈灾。
范仲淹有没有因为这张嘴吃过亏呢?有的,景祐三年(1036)吕夷简执政之后,范仲淹因为看不惯他任用亲朋门生,上了一个《百官图》讽刺他,结果被贬。
大家伙儿都觉得范仲淹是因为这件事倒霉了,纷纷为他鸣不平,包括当时的宰相张士逊。
结果仁宗亲口给张士逊说了,贬斥范仲淹的原因。
仁宗一直没有子嗣,继承人一直是个大问题,当时的普遍意见是让仁宗在宗室里选一个侄儿当养子,但是范仲淹这人,另辟蹊径,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
他偷偷给仁宗写信,说:“你要是实在没办法,你选一个兄弟来继承王位也行。”
仁宗没有亲弟弟,只有堂弟弟。要知道,收养一个年幼的宗室从小培养,起码还能掌控(后来证明英宗也没法掌控),要是传位给自己平辈的堂弟弟,那就简直不能让仁宗放心了。
你说不贬他,还能贬谁?